•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我國科研團隊在基于雙球微腔耦合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射研究中獲新進展

    來源:科技日報2020-03-19 我要評論(0 )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由研究員張龍、研究員董紅星領銜的微結構光物理研究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激光與紅外材料實驗室由研究員張龍、研究員董紅星領銜的微結構光物理研究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合作,在耦合雙球微腔中獲得高品質、穩定的線性偏振單模激光。相關研究成果作為當期封面文章發表在最新一期《Nanoscale》上。

    微納結構光學微腔在微型光電子集成器件以及激光顯示領域具有重要應用,目前已經在許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如超靈敏傳感器、分束器、低閾值微腔激光器以及模式數可調控微腔激光器。作為評價微腔激光光束質量的其中一個重要指標,激射的偏振特性卻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和研究。微納結構微腔激光與傳統的可添加偏振片或引入偏振種子光束的傳統激光器不同,微腔中的激射是以不具有偏振特性的自發輻射作為“種子光”,這使得激射的偏振度普遍較低。基于游標效應既能減少激射的模式數又能對偏振方向進行一定的篩選,是提高激射偏振度的有效辦法。

    研究團隊利用鈣鈦礦雙球微腔進行耦合,通過游標效應成功將耦激射的偏振度從~0.2提升至0.78。當雙球微腔間距為~30 nm時,產生光場相互作用獲得了低閾值、高偏振度的單模激射,并且該激射可以在1.4倍閾值功率泵浦下以相對強度1維持55分鐘。此外,還分析了單個和耦合微球的模態分布,解析了耦合前后諧振的物理圖像。在游標效應作用下,由于簡并模式的減少和TE與TM模式耦合效率的差異,激射的偏振度得到大幅度提高。相關成果對于促進微納結構光學微腔激光的基礎及應用研究具有的重要的意義。

    該項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項目的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射偏振光電子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