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推動制造業復工復產,事關經濟社會穩定和全球供應鏈安全。當前,制造業復工復產情況如何,工業運行是否會有影響,如何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30日上午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有關負責人對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作出回應。
3月30日,在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的久盛地板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生產車間趕訂單。
疫情對工業影響可控
疫情不可避免會讓企業生產經營受到沖擊,產業鏈循環受到阻礙,對工業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說,前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8.3%,企業虧損面達到36.4%。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行業受沖擊影響較大。
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動,工業經濟呈現出穩步恢復的態勢。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為98.6%。
“多數地方反映,3月份工業經濟運行情況明顯好于前兩個月,一些行業產能利用率穩步回升。”辛國斌說,發電量降幅收窄也表明了生產的回暖。
“我國具備龐大的產業規模、完整的產業體系、巨大的內需市場,工業經濟展現出了應對復雜嚴峻局面的韌性與活力。”辛國斌說,疫情對工業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總體可控的。但也應高度關注國際疫情蔓延對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
精準幫扶中小企業
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3000億元支持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的專項再貸款已累計向5000多家企業發放2000多億元,50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已累計發放了2000多億元。今年1至2月,全國清理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181億元。
龍頭企業帶動和產業鏈協同等也加快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目前龍頭企業及核心配套企業基本上都恢復了生產,帶動上下游40余萬家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富士康近百家核心配套企業都已復工復產,帶動上下游1萬余家中小企業復工復產。
工信部中小企業局局長梁志峰說,截至3月29日,我國中小企業復工率已達到76.8%,“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率明顯高于總體水平。
擴大原料藥等供應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原料藥生產企業1500余家,維生素、抗生素、解熱鎮痛藥等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比都在50%以上。
工信部全面梳理全國原料藥產業鏈情況,從目前來看,企業生產經營已恢復正常,復工復產率和主要產品達產率均在80%以上。
針對社會關注的呼吸機生產和出口情況,工信部產業政策與法規司司長許科敏回應,截至3月29日,主要呼吸機企業累計向全國供應呼吸機2.7萬多臺,其中有創呼吸機3000多臺。據不完全統計,3月19日以來短短數日,已緊急向國外提供有創呼吸機1700多臺。
“我國有創呼吸機生產企業共有21家,其中8家的主要產品取得了歐盟強制性CE認證,已簽訂單量約2萬臺,每天還有大量的國際意向在洽談。”許科敏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