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節奏推進,國內規上工業企業利潤于陡降后微調。4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數據顯示,今年1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814.5億元,同比降36.7%,降幅較前2月收窄了1.6個百分點。
受年初疫情影響,今年1季度,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個行業利潤總額出現同比增加,39個行業利潤下滑。其中,除煙草制品業和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8.5%和11.2%外,汽車制造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等傳統工業制造業利潤降幅達到80.2%、56.5%、55.7%和47.0%。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張衛華指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不斷加快,工業產品銷售出現回暖,企業利潤呈現一些積極變化。3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4.9%,降幅比1—2月份收窄3.4個百分點。
進入3月,多數行業利潤出現改善。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利潤增速比前2月加快或降幅收窄,8個行業利潤總額實現增長。例如,電子、酒飲料茶制造業利潤增速由負轉正,由前2月分別下降87.0%、21.9%,轉為分別增長19.5%、7.5%;煤炭開采、電氣機械、化工行業利潤下降7.6%、28.6%和45.3%,降幅較前2月收窄38.0、39.6和21.1個百分點。
“3月工業利潤降幅雖然收窄,但幅度有限。因為疫情對營收的影響主要是供給端沖擊生產,但對利潤的影響,需求端影響較大,即價格上體現。因此利潤的恢復程度要比營收的恢復程度弱一些?!敝袊裆y行研究院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應習文進一步指出。
4月23日,工信部微信公眾號消息顯示,截至4月21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復崗率分別回升至99.1%和95.1%,復工復產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傳統工業企業,先進制造業產業復蘇動力更加強勁。3月當月,在制造業利潤同比下降34.6%情況下,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0.5%,較前兩月回升37.6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利潤同比降9.1%,降幅收窄30.7個百分點。
但張衛華也坦言,雖然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狀況有所改善,但受市場需求尚未完全恢復、企業產品庫存上升較多、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成本壓力依然較大等多重因素影響,工業企業利潤降幅仍然較大,盈利形勢仍不容樂觀。
此前,業內關于制造業PMI指數上升的分析也印證了這一觀點。3月制造業PMI指數以52%重回擴張區間,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即指出,PMI大幅回升,但企業生產經營壓力仍然較大。例如,反映資金緊張和市場需求不足的企業比重分別為41.7%和52.3%,較2月擴大2.6個和4.1個百分點;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我國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分別為46.4%和48.4%,雖環比有所回升,但處于較低水平。
“即使企業在接受調查時報送為已復工,體現為復工率數字較為樂觀,但其實際開動產能、產量均低于正常狀態。目前國內的新增疫情已基本平息,對企業開動產能是一大利好。但工業生產能否有效復蘇仍取決于經濟的系統性需求,依舊倚賴于內、外需改善?!比A泰宏觀李超團隊指出。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