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大能量中紅外飛秒渦旋激光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提出了利用空間相位調制、結合光學參量啁啾脈沖放大技術產生超強超短渦旋激光的方法,并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中紅外波段的大能量飛秒渦旋激光輸出。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光子學研究》,并被遴選為當期編輯推薦文章。
與高斯光束相比,渦旋光攜帶軌道角動量,在量子信息、光捕獲和操縱、超分辨率顯微等前沿研究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價值,尤其是中紅外高峰值功率的渦旋激光在驅動高次諧波產生具有軌道角動量的相干X射線方面具有重大應用前景,但利用傳統方法難以直接產生高峰值功率的中紅外渦旋激光。
為此,研究人員利用非線性頻率變換的方法獲得了中紅外4微米波段的高性能種子源,通過特殊設計的相位調控元件獲得渦旋種子激光,經過高增益光學參量放大和精密色散控制后,獲得了脈沖能量達10毫焦、脈沖寬度為百飛秒量級的中紅外渦旋激光。并進一步驗證了輸出激光的拓撲荷數,證實了該方法對于渦旋特性的高保真度。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高能量中紅外飛秒渦旋激光為強場物理領域提供了一種新工具,并有望進一步擴展到其他波長或者更高峰值功率的渦旋光激光系統,實現相對論強度的渦旋激光,從而極大地推動相關前沿領域的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