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麻省理工:美國制造業每多1個機器人,平均取代3.3名工人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2020-05-11 我要評論(0 )   

    工業機器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如何?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1990年到2007年,每千名美國工人中增加1個機器人,全美就業人口比下降0.2%,工...

    工業機器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如何?近日,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1990年到2007年,每千名美國工人中增加1個機器人,全美就業人口比下降0.2%,工人的工資降低0.42%。

    這意味著,美國制造業中每增加1個機器人,平均會取代3.3名工人。

    上述研究題為《機器人與就業:來自美國勞動力市場的證據》(Robots and Jobs: Evidence from US Labor Markets),由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Daron Acemoglu和波士頓大學助理教授Pascual Restrepo合作完成。研究論文發表在經濟學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兩位研究人員使用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收集的19個行業數據,結合美國人口普查局、經濟分析局和勞工統計局提供的人口、就業、商業和工資數據進行模型分析。

    1993年-2007年美國工業機器人的地理分布

    他們發現,四大制造業使用的機器人數占全美總數的70%,分別是汽車制造(38%)、電子(15%)、塑料和化學工業(10%)和金屬制造(7%)。

    機器人的分布密度在地理上存在很大差異。密歇根州是工作場所中機器人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汽車之城”底特律、州首府蘭辛市和州中東部工業城市薩吉諾受到的就業影響最大。

    研究作者Daron Acemoglu發現,機器人問題最明顯的地方是底特律。“無論汽車制造業發生什么,對底特律地區的影響(相比美國其他地區)都要大得多”。

    美國和歐洲的工業機器人。美國和歐洲每千名工人對應的工業機器人數量。

    通過橫向對比,研究人員還發現,美國的機器人部署情況落后于歐洲。1993年至2007年,美國引進新機器人的比例接近于每1000名工人對應增加1個機器人;但在歐洲,同時期內每1000名工人對應增加了1.6個機器人。

    “盡管美國是一個技術非常先進的經濟體,但就工業機器人生產、使用和創新而言,它落后于許多其他發達經濟體”,Acemoglu評價道。

    研究指出,機器人對收入不平等有直接影響。在制造業中,被機器人取代工作崗位的部分工人沒有很多其他好的就業選擇。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機器人和行業自動化與藍領工人收入下降之間存在直接聯系。

    這項研究為機器人對就業的負面影響提供了證據,但作者Daron Acemoglu認為,他們的研究結果并沒有給“機器人會奪走人類所有工作”的觀點提供支持。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工業機器人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