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的沖擊,企業之間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數字化轉型順利的企業敏捷應變,以數字化賦能企業復工復產;傳統企業則業務發展停滯,復工復產受阻。疫情成了檢驗企業數字化能力的試金石。
當疫情帶來持續的壓力和挑戰時,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意識到,數字化轉型不再是錦上添花,而是未雨綢繆的常態和必然選擇。
此次疫情在宏觀層面對供給端和需求端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在微觀層面,旅游、餐飲、交通、娛樂等行業復工復產緩慢,而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線上零售、數字化工廠等數字化轉型案例表現搶眼。因此,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爆發式需求和由此形成的數字化覺醒,所有企業也將更加積極主動地擁抱數字化轉型。然而,企業數字化轉型進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且企業規模不同、認知程度深淺,轉型路徑也各異。結合后疫情時代企業數字轉型呈現的三大新動向,具有一定數字化基礎的大中型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可以按照下述四步走的方法論,走出一條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路徑。
1.評估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
以數字化的兩大核心價值“敏捷和智能”為評估標準,判斷企業是處于以流程自動化為核心的IT服務階段,還是邁入了以數據的智能服務為核心的數字化階段,或者介于兩者之間的階段。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評估,對企業現在所處的數字化階段進行全面摸底,明確當前階段重點,以及下一階段數字化轉型建設的方向
2.開展企業數字轉型化咨詢規劃
從內部運營管理到外部競爭優勢構建,通過數字化轉型咨詢服務,助力企業建立清晰的數字化轉型行動規劃。
3.選擇企業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
基于前兩步,根據企業當前需求和未來布局,精挑細選優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合作伙伴,可以從數字化技術、研發力量、商業模式、品牌知名度、落地案例等方面考核。
4.落地企業數字化轉型
在合作伙伴的助力下,企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要以數據為資產,以數字化技術為手段,構建能夠支持業務持續創新的數字化平臺體系,去優化原有業務流程,提升運營與決策效率,實現業務的敏捷創新。
作為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華工賽百著力打造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統平臺,形成了從數據智能采集到智能制造集成,再到產業協同制造的多項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成果:數據采集平臺,可對生產制造中的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并通過統一的中間件平臺進行處理,實現車間設備互聯及工業實時在線采集;智能制造信息服務平臺,可通過ERP、MES、PDM、WMS系統整合構建企業制造信息化體系;產業鏈協同制造平臺,通過整合內外部數據資源,構建大數據體系,重構工業制造的需求、設計生產、倉儲、物流、供應鏈渠道、營銷體系。
1.頂層設計與整體規劃咨詢
智能工廠頂層設計、整體信息化架構設計、整體產線與物流設計、虛擬仿真。
2.智能新工廠規劃設計與實施
工廠整體布局與工藝優化設計、智能物流規劃與實施、自動化產線規劃與實施、信息化整體規劃與軟硬集成。
3.智能制造項目集成 (通用產品)
工廠整體布局與工藝優化設計、智能物流規劃與實施、自動化產線規劃與實施、信息化整體規劃與軟硬集成。
4.智慧園區規劃與實施
規劃實施互動展廳、網絡覆蓋、安防體系、智能辦公、智慧停車、生活娛樂。
5.IT項目規劃與實施
企業信息化ERP/PLM/MOM/MES/APS/QMS/WMS/TPM/SCM/ B2B/EBS/MDM/BI。
6.工廠智能化改造與升級
制造工藝優化與改善、自動化線體改造、智能物流改造、信息系統升級與集成。
如今,商業競爭已成常態化,成功的企業專注于構建合適的數字化平臺,建立數據驅動型的業務模式,確保產品和服務始終與客戶鏈接,運用數字化手段重塑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唯有不斷提升企業內功,徹底落實數字化轉型,才能獲得穩定持續的增長。
5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17個部門以及互聯網平臺、行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145家單位,共同啟動“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伙伴行動將圍繞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通過構建“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多元服務”的聯動機制,推出普惠性的“上云用數賦智”數字化轉型服務。
華工賽百針對“數字化轉型伙伴”活動,推出了不同行業、不同場景的數字化轉型服務,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橫向提供從智能工廠整體布局、咨詢診斷評估、規劃頂層設計、產線設計改造、智能倉儲物流到工業系統集成服務,縱向提供智能化裝備/產線、工業物聯網組建、信息化系統(CAX /PLM /MES /WMS /ERP)部署實施、大數據分析與決策的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從市場訂單、研發設計、生產能力、營銷渠道的數字化轉型,幫扶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和轉型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