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市場研究

    4月工業超預期轉正 工業機器人大增26.6%

    星之球科技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2020-05-19 我要評論(0 )   

    “4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這是中國制造快速復蘇的一個注腳。”“ABB在中國各地的工廠、分公司、辦公處都已平穩有序實現復工復產,上下游...

    “4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這是中國制造快速復蘇的一個注腳。”

     

    “ABB在中國各地的工廠、分公司、辦公處都已平穩有序實現復工復產,上下游企業的生產經營也日趨正常。我們的業務正走出疫情期間的谷底,重拾上升趨勢。”

     

    ABB集團高級副總裁、ABB中國總裁張志表示,此次疫情加速了工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的應用。此前不久,其向一汽大眾一廠涂裝車間(奧迪A4L產線)提供的90余臺機器人使得噴涂自動化率達到了100%,這減少了疫情之下產線對人工的依賴,從而使該車間如期復工。

     

     

    國家統計局5月15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這是中國制造快速復蘇的一個注腳。4月當月,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3.9%,年內首度轉正,而1-2月份、3月的這一數據分別為-13.5%、-1.1%。

     

    受訪專家認為,制造業復蘇是工業超預期轉正的主要原因,隨著大量中小企業的復工達產,私營企業工業增長了7.0%。疫情期間電子制造等行業需求旺盛,新老基建明顯提速,機器換人也在持續推進,這使得當月光纜,挖掘、鏟土運輸機械,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微型計算機設備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3.8%、40.8%、29.2%、26.6%、26.2%。

     

    最引人矚目的是4月汽車制造業大增5.8%,當月汽車產量為210.0萬輛,增長5.1%。專家認為,在放松限購、稅費減免等一系列刺激政策下,近期車市漸顯觸底反彈勢頭。

     

    制造業明顯復蘇

     

    數據顯示,1—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4.9%,但4月當月的工業增速在年內首度轉正,實現了3.9%的增長。

     

    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工業經濟所工程師張亞麗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制造業是工業的主體,制造業的復工達產是4月工業數據扭負為正的主要原因。“4月三大門類中能源類相對平穩,采礦業增速則比上月回落3.9個百分點,但制造業增速高達5.0%,比上月高了6.8個百分點。”

     

    她指出,由于前3個月制造業開工率不足,排產被推遲,積壓了不少前期訂單,工廠開工后存在趕進度的需要。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5月15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指出,截至4月25日,全國規上工業達到正常生產水平一半以上的企業已接近85%。

     

    她介紹,4月41個大類行業中28個行業增加值實現了同比增長,增長面有所擴大;統計的612種商品中60%實現了同比增長,增長面也比上個月擴大了20多個百分點。

     

    張亞麗認為,這是因為大量中小企業在4月實現了復工復產。“此次疫情中,不同企業復工順序并不一致,此前國企是復工的重點,其工業增速明顯好于外資企業與私營企業;而隨著全產業鏈復工的推進,4月份大量民營中小企業開始復工,制造業中民營企業數量多,占比也更大,這帶來了工業的全面復蘇。”

     

    4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5%;股份制企業增長4.0%,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3.9%;而私營企業增長了7.0%。

     

    張志強也介紹,ABB上下游供應鏈中有大量中小企業,其在復工過程中面臨著員工返崗、物資交通、租金稅費等諸多壓力,而這些供應商產能的恢復直接影響著ABB等大型企業的產能恢復。

     

    “比如他們沒復工,我們在計劃排產時會面臨物料脫節的情況,甚至會影響交貨期及合同履行。中小企業復工率明顯低于大企業,而只有前者復工才能讓產業鏈上的企業都運轉起來。”

     

    交行金研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生產類高頻數據普遍明顯回升,隨著企業復工率和開工率上升,預計未來兩個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將保持小幅上升態勢。由于季度GDP是以生產法為基礎進行核算,預計二季度經濟有望恢復小幅增長。

     

    而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航燕的預期并不樂觀,她向記者強調,4月工業數據有所向好,但累計數據還是負增長,“而且我們看到的只是生產端的改善,在各方努力下,這并不困難;但需求端、價格端、工業利潤、庫存等方面的情況并不樂觀,而后者不以意志為轉移。”

     

    張亞麗指出,工業品通縮加劇可能會影響工業利潤的恢復,抑制工業投資與生產,目前需求側的恢復并不一致,國內需求明顯好于國外,“比如4月國內社零消費數據降幅比上月收窄了8.3個百分點,但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卻比3月降低了2個百分點。”

     

    汽車、工業機器人增勢良好

     

    從行業上看,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5%和9.3%,快于規模以上工業6.6和5.4個百分點。相關產品也保持著較高的增速,比如光纜、挖掘鏟土運輸機械增長都在40%以上。

     

    張航燕表示,以5G為代表的“新基建”方興未艾,其上下游產業鏈有加速的趨勢,而近期挖掘機、起重機等工程機械銷售火熱并紛紛上調價格,說明傳統的基建項目也在加快開工。

     

    值得注意的是,4月工業機器人產量達19257臺/套,同比大增26.6%,而在此前一年多的時間中,工業機器人增速持續出現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大幅下滑。

     

    張亞麗認為,中國工業機器人在經過寒冬之后正在迎來暖春,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加速了部分制造業的機器換人的步伐,以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另一方面是機器人下游的電子、汽車等行業出現了明顯的需求改善。

     

     

    張志強表示,在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復工的形勢下,機器人在生產線的應用凸顯了極大的優勢,不僅減少了用工成本,降低了車間內人員密集度,還能高效恢復生產。

     

    他強調,中國雖是全球工業機器人第一大應用市場,但根據IFR的最新數據,2018年中國的工業機器人密度僅為140臺,相比新加坡的831臺、韓國的774臺、德國的338臺,中國機器人進一步發展的潛力仍然很大。

     

    在機器人的下游,4月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了11.8%,其中微型計算機設備增速為26.2%,集成電路增速為29.2%。

     

    張亞麗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疫情發生后,居家辦公、上課的需求帶動了平板電腦、計算機等電子類產品的銷售,另一方面,中國在部分產品與零部件上加大了研發投入,加快了國產化替代的步伐。

     

    值得注意的是,4月汽車產量為210.0萬輛,增長5.1%,其中,新能源汽車7.7萬輛,下降17.2%;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產量高達68.8萬輛,同比大增12.4%。

     

    張亞麗認為,在經歷了長達兩年的市場下行之后,汽車行業近期漸顯觸底反彈的勢頭,與此同時,中國在放松限購、稅費減免等方面也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

     

    截至目前,國內已執行汽車限購的8市1省中,除京津兩地外,其他省市均已不同程度松綁,或增加指標配額,或全面取消限購。此外,深圳、珠海、佛山、嘉興、南昌、烏魯木齊等數十個城市還拿出真金白銀,發放優惠券補貼新車消費。

     

    工信部賽迪智庫規劃所工業投資研究室副主任李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4月汽車產銷兩旺一方面是受疫情后補償性消費的提振,另一方面則受湖北等地汽車產業鏈加速復工的影響。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工業機器人ABB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