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如何有效應對前進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不僅考驗著其自身優化升級轉型發展的能力,也考驗著各級地方政府的智慧和能力。河北省應大力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不斷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后勁,做實做強做優制造業。
首先,在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上下功夫,協調解決企業復工復產面臨的實際困難;引導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領域傾斜,強化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落實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提供專項補助資金給予中小微企業差異化就業補助支持;切實減稅降費。制造業骨干企業、龍頭企業應發揮主力軍作用,主動帶動上下游產業和中小企業實現全產業鏈聯動復工。
其次,在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功夫,深化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增強國有企業經營活力的同時增強民營經濟的發展實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與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體系相匹配的現代金融體系;提升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應變能力;打通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向制造業流動通道,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抓住疫情催生諸多新業態新模式的機遇,提供新產品,滿足新需求,推動制造業全面升級。
還要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上下功夫,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為制造企業發展打造寬松的融資環境;通過財政補貼、稅收抵扣、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制造業開展生產制造與研發活動;建立統一透明、規范有序、責權明確的市場監管機制,改善企業運營的整體政務環境。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商復市,為制造業發展提供更多消費拉動力,壯大新型消費、升級消費,以更加優質的產品、更加豐富的業態、更加便利的服務,引領和創造更多消費需求。
為開拓國際市場,穩外貿穩物流,需要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利用跨境電商等擴大國際市場規模,加強冀歐班列運力調配,促進“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貿易、投融資、生產和服務網絡。
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塑變革的大背景下,河北省制造企業應進一步加強與京津產業協同發展,構建更完整、更安全的產業鏈,強化引資補鏈,盡快實現產業鏈的自主性和可控性。完善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產品、金融服務體系,健全市場機制,積極發展直接融資服務平臺和通道,引導資本流向那些發展前景較好的優質制造企業,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河北應把技術創新作為制造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不斷提升京津冀整體產業創新能力,推進創新型產業集群建設,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組織、模式、業態創新為配套的組合式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在創意、設計、研發、推廣等“軟實力”方面持續優化。
河北也需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轉型升級,促進智能設備制造和傳統優勢產業融合發展,實現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制定生物醫藥、軌道交通裝備、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等專項行動方案,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排頭兵企業。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