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回顧中國制造業的發展脈絡:從一窮二白到世界前列

    星之球科技 來源:百度2020-06-15 我要評論(0 )   

    1949年新中國剛建國,全國GDP123億美元,全國鐵路里程僅有21810公里,還不如隔壁的印度,人均壽命35歲,發電量43.08億千瓦時,鋼產量更是只有可憐的15.8萬億噸,1949年...

    1949年新中國剛建國,全國GDP123億美元,全國鐵路里程僅有21810公里,還不如隔壁的印度,人均壽命35歲,發電量43.08億千瓦時,鋼產量更是只有可憐的15.8萬噸,1949年美國GDP6147.9億美元,鋼產量8785萬噸,發電量2961.24億千瓦時,鐵路里程408745公里,人均壽命69歲。當時中美兩國的差距大到讓人絕望。

    1

    1950年六月美國發動了朝鮮戰爭,對中國的國家領土安全產生了巨大的威脅,中國的工業化建設被迫停止,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對上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付出了14萬名志愿軍戰士的性命后,中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一仗不僅改變了共產國際對中國的看法,也徹底扭轉了蘇聯對新中國的態度。


    這里說一下為什么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建國之后卻遭到了蘇聯的排斥。建國之前當時以毛澤東主席為首的共產黨占據了中國的北方地區,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占據了南方地區,但是國民黨軍隊內部腐敗不堪。眼瞅著就要被打敗了,這時候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不希望中國獲得統一,因此美蘇兩國聯合向共產黨施壓,希望共產黨與國民黨劃江而治,迫于美蘇強大的壓力,盡管勝利在望,共產黨也沒有輕舉妄動,后來趁著柏林危機美蘇兩國在柏林陳兵百萬,無暇他顧之時,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黨中央抓住機會,一舉擊潰了國民黨解放了全中國,雖然當時美蘇兩國迫于形勢沒有辦法阻止共產黨統一中國,但柏林危機之后,美蘇兩國開始在國際上孤立新中國,在技術上封鎖新中國。

    1

    那為什么在打完朝鮮戰爭之后,蘇聯徹底改變了對新中國的態度呢?其實這是由蘇聯的國家利益決定的.我們來看一組數據,1949年蘇聯鐵路里程115951公里,鋼產量2733萬噸,發電量912億千瓦時,人均壽命68歲,人口一億多人,同期美國1.5億

    按:因為二戰中歐洲戰場主要是蘇聯在打,蘇聯人口年輕人幾乎被打光了,當時蘇聯的人口結構很不健康。


    經濟總量:蘇聯因為采取了mps的經濟統計方法,與美國的sna統計方法不同,所以蘇聯經濟總量與美國沒有比較價值,但后來的學者經過研究蘇聯的經濟總量最多也就相當于美國的百分之七十。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蘇聯的經濟總量,發電量,鐵路里程,鋼產量都與美國有很大的差距,如果我們再看當時的整個東西方陣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口都遠遠超過了蘇聯為首的華約,盡管當時的蘇聯為了穩定社會主義國家的軍心,牛皮吹得震天響,但是如果歐美與蘇聯長期對峙,不出意外的話,蘇聯最終還是會輸掉這場競爭。這個時候蘇聯需要一個變數。


    1950年朝鮮戰爭后這個變數出現了,那為什么以前蘇聯沒看到中國這個變數呢?因為當時中國雖然在美蘇兩國的眼皮子底下建國了。但無論是蘇聯還是美國內心根本瞧不起新中國,中國在美蘇的眼里就是一個放大版的印度。但是朝鮮戰爭之后美蘇兩國的認知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朝鮮戰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軍,這極大的增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信心,蘇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不僅面子上有光,里子上也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只要中國全面倒向社會主義陣營,社會主義陣營的戰斗力將全面超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而且加上中國的龐大人口基數,廣闊的地域面積,豐富的礦產資源打敗資本主義陣營指日可待,為了拉攏中國全面倒向蘇聯,蘇聯對中國進行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產業轉移,援助了中國156個項目,數千萬的專利,甚至派各行業的專家幫助中國培養人才與完成工業體系的建設,為中國的工業化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蘇聯的援建至少讓中國工業化進程加快了20年,后來蘇聯赫魯曉夫上臺,蘇聯希望中國成為蘇聯的附屬國,當時蘇聯要求跟我國建立聯合艦隊,艦隊的指揮權歸蘇聯,并且艦隊駐扎在我國的東北大連,這嚴重侵犯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從此中蘇開始交惡,其實站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中蘇交惡是必然的,因為當時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力量逐漸追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而美國此時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危機,1957年3月起至1958年4月,美國經濟戰后第三次陷入衰退,這次危機時間雖比較短,但較前兩次危機嚴重得多,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同時并存的新情況。


    美國工業生產驟然下降13.5%,失業率高達7.5%.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了4.2%,生產者價格指數上漲了2.2%.美國的出口競爭力也被進一步削弱。美聯儲采取提高利率的緊縮政策,又誘發了1960年的經濟危機。1960年2月到1961年2月,美國發生了戰后的第四次經濟衰退。工業生產下降8.6%,失業率為7%左右。美元危機首次出現,美元大幅貶值,美國經濟出現周期性的不景氣,并不斷膨脹。這次危機一定程度上是1957-1958年危機的余震,也是美國國際競爭力進一步下降的體現,嚴重地打擊了美國經濟的"三大支柱"——鋼鐵業、汽車業和建筑業,鋼鐵和汽車等部門的生產量下降一半以上,農業危機也正在深化。危機期間,還爆發了戰后第一次美元危機(1960-1973年先后發生了十次美元危機)。此時的蘇聯信心大增,控制中國的欲望也更加強烈,而且站在中國的角度看蘇聯全面壓倒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并非好事,當蘇聯取得了對資本主義陣營的勝利后,中國就是蘇聯擴張向全世界的最大障礙,此時蘇聯就必然會對中國下手.

    1972美國總統尼克松秘密訪華,中美關系迅速升溫,為了讓中國盡快的倒向美國,美國承諾了不下于當時蘇聯援建中國156個項目的工業項目,但是后來因為中國領導人換屆,國內政局不穩等一系列因素,美國的承諾并沒有全部拿到手中。


    1979年12月底,蘇聯大軍挺進帝國墳場阿富汗,妄圖打通印度洋出海口,同時控制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中美兩國迫于蘇聯的壓力,聯手給蘇聯放血,十余年后蘇聯不堪重負,隨后在1991年轟然解體。


    客觀上來說蘇聯的解體并不符合中國的利益,蘇聯解體后社會主義陣營迅速瓦解,美國的戰略壓力直指中國大陸,而且當時的中國國力相對于美蘇兩國還非常孱弱,對中國來說最好的選擇是美蘇互斗,我們兩頭取利。


    1991年蘇聯解體之后,美國想要全力圍堵中國的時候,又因為伊拉克的薩達姆想要用別的貨幣結算石油,動了美元霸權的命根子,美國為了自身利益去中東和薩達姆干了一架。中國由此躲過一劫。


    80年代起源于美國的新自由主義開始壯大,蘇聯解體之后,新自由主義的最大敵人消失,為了獲得資本利益的最大化,美國國內開始進行產業轉移,才開始美國國內是有所防備的,為了防止所有的工業全部轉移到一個國家,創造出一個工業強國,美國規定了哪些企業轉移到那些國家,在那里生產。后來2001年隨著中國加入WTO,中國以其低廉的勞動力,廣闊的地域面積成功吸引了跨國企業的注意力,資本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的生產線幾乎都轉移到了中國,隨著中國接受了大規模的產業轉移,時至今日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超級產業集群。


    2019年中國GDP總量14.44萬億美元,大概達到了美國的百分之七十,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2014年經濟總量就超越了美國,2010年中國制造業產值超過美國,2017年制造業產值超過美日德之和,2019年差距進一步拉大,2019年中國鋼產量超過十億噸,占據了世界鋼產量的一半以上,在鋼鐵領域,中國鋼產量世界排名第一,中國河北第二,河北唐山第三,2019年中國的發電量約為7.14萬億千瓦時,超過世界發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國的四倍以上,國外真正領先我們的技術只剩下汽車,芯片,大飛機等僅有的幾個領域,但是我們的工業基礎已經打下了,未來在這些領域一定能追上,今天的中國前所未有的接近世界政治舞臺的中央,只要我們自己不犯顛覆性的錯誤,我們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