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深度解讀

    中國科學家利用大型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發現最小水滴

    星之球科技 來源:中國新聞網2020-06-16 我要評論(0 )   

    最小的水滴有多大?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16日發布消息稱,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以及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團隊近日在由五...

    最小的水滴有多大?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連化物所”)16日發布消息稱,該所江凌研究員和楊學明院士團隊,以及清華大學李雋教授研究團隊近日在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中發現了三維立體結構的存在,證明最小的水滴是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


    上述相關成果發表于《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認為最小的水滴是由六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此次研究成果揭示了由五個水分子組成的水團簇已經開始呈現水的立體結構和光譜特征,突破了人們長期以來對最小水滴是六個水分子團簇的傳統認知,為揭開水的微觀結構演化奧秘提供了新的思路。


    據介紹,大連化物所團隊利用大型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大連光源”,首次發現五個水分子團簇(H2O)5在某個區間出現顯著的自由基伸縮振動,具有三維立體水團簇結構的特征峰。清華大學李雋團隊則計算了水團簇的各種穩定結構和紅外光譜,理論與實驗高度吻合。


    研究結果表明,在有限溫度條件下五個水分子團簇的二維和三維結構可以共存,三維立體結構的形成是引起紅外光譜顯著變化的根本原因。


    “大連光源”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臺大型自由電子激光科學研究用戶裝置,也是當今世界上唯一運行在極紫外波段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2018年7月,“大連光源”通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組織的專家驗收,進入正式運行階段。(完)


    轉載請注明出處。

    大連光源極紫外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