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中國6月制造業PMI超預期回升至50.9%

    星之球科技 來源:參考消息2020-07-02 我要評論(0 )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相關數據引外媒關注。...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6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9%,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相關數據引外媒關注。

    經濟活動順利重啟

    據路透社北京6月30日報道,6月中國PMI數據,高于路透社調查預估中值50.4,為三個月高位。

    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型企業PMI分別為52.1%和50.2%,比上月上升0.5和1.4個百分點;小型企業PMI為48.9%,比上月下降1.9個百分點。

    據報道,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介紹,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有14個行業PMI高于臨界點,較上月增加5個,制造業穩步恢復,基本面繼續改善。

    數據顯示,供需兩端持續回暖。6月份,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9%和51.4%,比上月上升0.7和0.5個百分點,其中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回升。同時,制造業進出口指數低位回升,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為42.6%,高于上月7.3個百分點;進口指數為47.0%,較上月回升1.7個百分點。

    “雖然PMI指數有所回升,制造業穩步恢復,但同時也要看到,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趙慶河分析,進出口指數雖連續兩個月改善,但仍位于臨界點以下,當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外部市場依然存在變數;部分行業復蘇壓力依然較大,紡織、木材加工等制造業PMI持續位于臨界點以下;小型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較大,反映訂單不足的小型企業占比高于大中型企業。

    制造業PMI是一個綜合指數,按照國際上通用的做法,由五個主要擴散指數加權而成。通常PMI指數在50以上,反映經濟總體擴張;低于50,反映經濟衰退。

    化解外部嚴峻形勢

    此外,中國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還公布,6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高于上月0.8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回升。

    分行業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9.8%,雖較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但連續三個月高于59.0%。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4%,高于上月1.1個百分點。

    路透社認為,隨著市場供需回暖、政策效應顯現,中國6月官方制造業和非制造業PMI雙雙加快擴張步伐,其中制造業PMI更是超預期創三個月新高,顯示國內經濟復蘇勢頭向好;但考慮到外部形勢依然嚴峻,加之中國小企業下行壓力加大,宏觀政策仍需在擴大有效需求、保住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上發力。

    分析師指出,近期海外疫情出現重燃跡象,海外需求依然疲弱,外貿相關指數積極變化的可持續性仍尚待觀察。國內要著力提高財政貨幣政策在擴大內需方面的實際效果,完善資金直達企業的政策工具和相關機制,保住廣大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加快修復企業信心。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稱,“從近期工業產出、國內綜合PMI擴張步伐持續加快,疊加內需政策效果看,二季度經濟有望重返擴張區域”,國內經濟活躍度進一步提升,制造業生產、新訂單指數續升,顯示國內生產與供給端擴張加快。

    他還認為,國內制造業加快復蘇主要是國內疫情得到防控,經濟活動加快恢復常態,此前密集出臺的減負讓利、提振內需政策效果顯現,國內需求與供給逐步形成良性互動,以及海外多地陸續解封復產,需求邊際改善也一定程度緩解外需下滑壓力。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研究員馮柏指出,綜合來看,中國經濟復蘇態勢整體向好,經濟景氣整體改善,但小微企業、就業等方面仍然存在較大壓力。下階段,宏觀政策要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擴大有效需求,穩住就業基本盤。

    6月29日,江蘇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氨綸生產企業的工人在車間忙碌。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