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專家認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將為我國破解工業經濟發展瓶頸、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動力,未來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將迎更大空間。
會議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中關村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周劍表示,信息技術創新引領信息社會發展的時代正席卷而來,信息革命為我國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開辟換道超車新路徑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當前,從世界范圍看,以制造業信息化、智能化、服務化為特征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我國制造業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也迎來重大歷史機遇。論挑戰,在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背景下,我國制造業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不可持續,必須轉向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論機遇,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經濟基礎、指明了發展方向。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朱敏認為,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有助于變革產品創新研發體系、提升企業生產運營與供應鏈組織能力、創新商業和服務模式,形成新的產業發展動能,為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提供強大動力。
近年來,我國加快推進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產業結構逐步升級,工業化呈現出與信息化融合等新型工業化特征。
據統計,2019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3.1個百分點。今年1-5月,高技術制造業繼續逆勢增長,增加值同比增長3.1%,而同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則同比下降2.8%。
周劍認為,新時期融合發展,既要繼續重視信息技術和工業技術的融合,更應高度重視傳統科層制管理與網絡化、生態化管理的融合,信息產業與傳統產業以及傳統產業之間的融合,供應體系與需求體系的融合,產業與科技、金融、教育等融合。下一步應加速建設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完善提升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和產業支撐能力,以打造信息時代新型能力體系為牽引,不斷提升企業主體的動力和潛能,推動行業融合創新發展,區域集群開放發展,培育壯大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
朱敏表示,目前我國在新技術產業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與制造業各領域的融合創新方興未艾,新產業新業態大量涌現,但仍然存在融合發展基礎薄弱、關鍵核心技術缺失、平臺支撐能力不足等問題。下一步需要把握新技術帶來的重要機遇,深化工業互聯網重點行業應用與中小企業普及推廣,優化提升生產效率及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創造差異化的產品與增值服務,破除技術、平臺、人才、安全等方面的瓶頸和短板,打造未來制造業產業鏈優勢地位。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