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國內市場對于激光技術產品的需求增加,德國通快、美國相干、美國IPG等一系列激光企業進入國內,刺激中國激光產業進入發展階段。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激光設備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增速保持在20%以上。在下游應用市場的帶動下,以華工科技、大族激光等代表的本土激光設備生產企業也在促使國內激光產業鏈的完備和成熟。目前已經形成了珠三角、華中、環渤海、長三角激光產業區。
激光器產業格局
36氪最近了解到,北京華岸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一款紫外激光器。激光行業一直以來的痛點是穩定性和成本。據北京華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杰介紹,這款紫外激光器各項性能指標對標國外產品,兼具高穩定性、高性價比的特性。
在成本上,據侯杰介紹,華岸科技最新款的5瓦功率激光機(HL-355-5),對標“美國相干”的產品HyperRapid 5,華岸這款新產品的價格低于前者成本價的1/3,基本也是國內同類型產品的2/3。
光電轉化效率是紫外激光器上的重要指標,也是激光器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技術上,侯杰表示,為了提升該項技術指標,華岸科技此次推出的這款新型紫外激光器采用了新的腔體模式,結構優化、器件減少,也采用了自研的光路調節技術,降低了激光器的機械部件的數量和加工難度、裝配工人的調試難度,提升了激光器的穩定性和一致性。
目前,紫外激光器主要用于科研、工業、OEM系統集成開發。在生產上,激光根據功率大小的不同,在不同的領域有著應用,比如晶圓、玻璃基板、精密器件的高精度切割;手機、電腦、食品、藥品等的精細環保標記等等。
2007年,精密加工技術和相應設備被列為《優先發展的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中18項先進制造之一,在相關制造業報告中也提到,將圍繞新一代的智能制造、增材制造等的重大共性需求,打造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行業技術研發。
侯杰表示,國內激光行業的問題在于,國產納秒級紫外激光光源制造商在中高功率(大于15瓦)上還存在瓶頸,皮秒級高功率紅外/紫外激光光源還沒有實現有效突破,百飛秒級激光光源產品則是空白,中高端市場都被歐美壟斷。
進口的光源并非萬全之策——進口機器價格太高、成套方案稀缺,此外,在全球局勢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進口的高端儀器也可能存在著被卡脖子的問題,進而衍生出一系列供應鏈風險。“國外的特點就是只要我們做不出來,他們就價格很貴,我們一旦做出來,他們就降價,這是他們的一個老套路”。
目前,國內激光領域的國產化替代還在持續推進,核心技術快速更迭是持久戰,也需要從成本和穩定性上突圍。侯杰表示,紫外激光器的用途還有很多,但大好前景與諸多現實問題并存,“我們想要讓紫外激光技術不至于因為成本太高而受限于應用端”。
華岸科技專注于新一代激光器開發,總部在北京亦莊。據侯杰介紹,華岸科技依托清華大學精儀系的技術支撐,從高端激光精密加工市場為切入,研發高功率/超快激光光源替代進口產品,再逐漸覆蓋EUV極紫外激光。
2016年成立至今,華岸科技先后獲得英諾天使、清研資本的融資。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