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的突然襲擊,各行各業幾乎處于停滯狀態,制造企業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和艱難的挑戰。然而,危機就像硬幣具有兩面性一樣,有危就有機,面對這一現實問題,疫情之下的工業自動化行業會面臨著什么樣的機遇,出現哪些新的變化呢?
據調查顯示,數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較高的企業面對此次疫情所受影響較小,而那些智能化程度較低的企業則面臨著較多挑戰。疫情過后,智能化轉型將成為眾多企業需要考慮的方向。
疫情過后,一方面,工業物聯或成工業設備標配。未來基于人員的物理流動會進一步減少,遠程維修、遠程巡檢、遠程服務、遠程調試的需求會大大增加。可以預計疫情得到全面控制后的一段時間里,出于對風險的考慮,企業對遠程服務的需求會持續上升。
另外,疫情期間的遠程工作和協作方式對設備的在線化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普及和習慣養成的契機。自動化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有了這種半強制的習慣養成和體驗的機會,將大大加快設備在線普及程度。越來越多的設備會標配物聯網化的產品,例如,物聯網盒子、具備物聯網接入能力的物聯網化HMI、PLC等,從而大大減少遠程出差、設備維護的頻率。
2020年或成為設備物聯網普及化元年,如同身邊日常智能設備24小時保持在線一樣,工業設備的智能化和在線化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并且這個過程已經在進行中,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另一方面,人工替代帶來設備智能化機會。疫情結束,復工最難的是高度聚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隨著國內人口老齡化和人力成本的不斷攀升,近年來機器換人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而疫情會則加速這一進程。由于人員隔離導致的企業復工困難給很多企業造成了嚴重的損失,讓企業更愿意在設備自動化、智能化和在線化上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期減少這種基于人的不確定性對產出造成的巨大沖擊。
疫情對全球供應鏈的沖擊正在顯現,世界各國都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在中國疫情影響之下,全球供應鏈正受到沖擊,正所謂“中國咳嗽,全球感冒”,本次疫情無疑會加速中國產業鏈轉移速度,同時,為中國產業出口提供一大契機。一方面,國產中低端制造業向東南亞、印度等承接國轉移,勢必導致中國裝備制造業的出口增加。因為東南亞和印度的工業發展水平相對較低,尚不具備全產業鏈的開發制造能力,國產設備性價比高、服務好等優勢是這些承接國設備采購的第一選擇。可以預見,在未來幾年,自動化設備的出口應該會持續較快的發展。
另一方面,提供復雜工業品的外資企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加速撤離中國,加上中美貿易戰導致的一些出口限制,勢必給國產化替代帶來全新的機會。國產產品向中高端實現技術和品質的升級在未來的10年內將是大概率事件,我國必將形成自成體系且比較領先的完整產業鏈條,極大程度上減少對進口產品和技術的依賴。
受疫情影響,大多數企業為避免疫情期間感染傳播,遠程運維成為企業解決故障的“及時雨”,越來越多的企業設備維護將由設備制造商和專業的運維外包公司承擔,同時,由于物聯網的普及,運維公司不必派駐員工到客戶工廠,也可以實現24小時在線監控和快速響應,設備用戶在節省人力物力、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得到了更加專業的服務。
疫情終將會過去,每一次的危機和挑戰都是為更美好的明天做鋪墊,疫情之下,能夠快速響應并積極做出改變的企業,則能抓住機遇,轉危為機。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