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15部門聯合發文要求 破除制造業企業進入服務業領域隱性壁壘

    星之球科技 來源:法制日報2020-07-15 我要評論(0 )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的決策部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服務型制造的決策部署,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銀保監會、證監會、知識產權局15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提出,到2022年,新遴選培育20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100家示范平臺(包括應用服務提供商)、100個示范項目、20個示范城市,服務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認可,服務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發展,制造業企業服務投入和服務產出顯著提升,示范企業服務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30%以上。支撐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標準體系、人才隊伍、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制造與服務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融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帶動作用更加明顯。


    服務型制造是產業分工更加細化、產業協作更加緊密的產業形態,健全發展基礎至關重要。《指導意見》從四方面提出夯實筑牢服務型制造發展基礎的措施。一是提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引導制造業企業穩步提升數字化、網絡化技術水平,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二是完善服務規范標準,加強相關標準的制定和應用,促進服務型制造健康規范發展。三是提升人才素質能力,強化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構建服務型制造人才體系。四是健全公共服務體系,聚焦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協同發展,推動相關平臺建設,強化服務支撐。


    《指導意見》從五個方面提出營造推動服務型制造發展良好環境的舉措。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各地方、各部門、各有關單位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工作落實。二是開展示范推廣,持續開展服務型制造示范遴選,培育和發現一批示范帶動作用強、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三是強化政策引導,支持服務型制造薄弱環節建設,完善政府采購政策,加大資本市場對服務型制造企業的支持力度。四是深化改革創新,進一步破除制造業企業進入服務業領域的隱性壁壘,持續放寬市場準入。五是推進國際合作,積極拓展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深度融入全球產業鏈分工體系,推動產業合作由加工制造環節向研發、設計、服務等環節延伸。創新合作方式,搭建多層次國際交流合作平臺,推動服務型制造“引進來”和“走出去”。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服務型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