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產業基礎,產業鏈長、細分行業多,涉及眾多中小微企業,對于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具有關鍵作用。2020年伊始,國務院常務會議就部署增強發展動能,促進制造業穩增長。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大幅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
數據顯示,近期,金融支持制造業的力度明顯加大。截至5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4.28萬億元,同比增長19.6%,增速創2011年2月以來新高。其中,高技術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速達40.9%,延續高速增長態勢,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2.5個百分點。
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專家普遍認為,從會議定調來看,下半年,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部門將獲得金融體系重點支持,繼續實現該領域貸款“量增價降”。
支持金融資源向制造業傾斜
今年以來,為持續推動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監管部門通過提升考核權重等方式,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制造業的融資支持。人民銀行在宏觀審慎評估中進一步提高了小微、民營企業融資和制造業融資的考核權重。銀保監會積極引導和督促大型銀行發揮“頭雁”作用,明確“全年制造業貸款余額增速不低于5%,年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占比將較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信用貸款余額增速不低于3%”的任務。
商業銀行對于制造業貸款和金融服務的重視程度也有了明顯提升。以光大銀行為例,據該行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行長劉金介紹,該行把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的額度管理、定價管理、前置準入審批等權限下放給分行。對制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給予內部資金考核50個基點優惠;對先進制造業白名單企業中長期貸款項目,給予100個基點的優惠。同時,加大激勵考核,把支持制造業貸款評價納入分行的平衡計分卡考核。截至6月末,該行制造業貸款余額比上年增長11.32%,其中,中長期貸款余額較年初增長23.63%。
實際上,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工業中長期貸款都有所增加,這也是近年來信貸結構持續改善的體現。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末,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0.01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比上季度末高4.5個百分點;上半年,該類貸款增加8365億元,同比多增5540億元。
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除了落實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政策指導之外,很多金融機構從自身發展的角度認識到,長遠的發展離不開對制造業的支持,金融業和制造業是共生共榮的關系。因此,更多金融資源不斷向制造業傾斜。
技術升級領域獲重點支持
擁有先進技術的核心企業、高技術制造業以及5G、人工智能等新動能企業、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改造領域,得到金融機構更多青睞。業內人士認為,近年來,制造業貸款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的正向反饋。
3月份,國家開發銀行發布《國家開發銀行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設立2500億元專項貸款,重點支持先進制造業和傳統制造業技術改造。今年上半年,國開行已累計發放制造業貸款2777億元,同比增長45%,貸款余額8648億元。
各地也高度重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紛紛出臺金融支持措施,主要集中在融資擔保貼息、落實延期還本政策、提高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比例等方面。例如,7月份,浙江銀保監局聯合省發改委、省經信廳出臺《關于印發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聚焦制造業技術改造貸款、產業緊密型并購貸款、小微企業貸款等重點領域,要求大中型銀行將傳統制造業優質技術改造項目作為貸款投放重點板塊。
繼續提升金融機構放貸意愿
“在金融政策方面,3次實施普惠降準、定向降準,綜合運用再貼現再貸款等措施,創新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前5個月,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19.6%,這個增長是我們非常樂于見到的。”7月23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在新聞發布會上肯定了金融支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并表示,今年工信部還將向金融機構再推薦一批重大技術改造升級項目,鼓勵金融機構支持重大項目建設。
數據顯示,制造業企業景氣度逐步恢復。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5%,3月份以來各個月份增速均保持在8.9%至10.5%之間,尤其是生物醫藥、電子及通信設備、醫療儀器設備等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3.8%、7.2%和27.2%。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王靜文告訴《金融時報》記者,從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在中長期貸款總余額中占比來看,制造業融資還有較大增長空間。監管部門需要進一步強化宏觀審慎評估結果運用,著力構建金融機構“愿貸、敢貸、能貸、會貸”長效機制,推動金融機構持續改進金融服務。金融機構要落實有扶有控的差異化信貸政策,對于生產經營穩定、財務狀況沒有異常、信用記錄良好但是受到意外沖擊的制造業企業,通過續貸、展期等方式,應貸盡貸,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