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技術武裝的國內光纖激光器龍頭
1.1 十年鑄造國資光纖激光器龍頭
公司是專業從事光纖激光器的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包括為激光制造裝備集成商提供各類光纖激光器產品和應用解決方案,國內市場占有率正逐年提升。公司分別研制出了中國第一臺 1kW、4kW、10kW 連續光纖激光器,填補了國內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領域空白,率先實現了國內工業光纖激光器產業化,推動國產光纖激光器技術水平逐漸與國際接軌。
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脈沖光纖激光器、連續光纖激光器兩大系列,均為自主研發。設計水平、產品質量與性能整體處于行業先進水平,產品線豐富齊全;產品廣泛用于激光制造如打標、切割、焊接、增材制造等領域。
1.2 實控人為軍工背景,高端技術人才深入領導層
實控人為航天科工集團,持股穩定有利長期發展。目前公司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航天科工為國務院國資委全資設立企業,具有軍工背景,業務涉及導彈武器裝備、航天工程、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領域,擁有多家上市公司,截至 2020 年 6 月,航天科工集團通過子公司航天三江集團持有公司 34%股權,航天科工有望進行長期股權持有,穩定的持股以及其軍工背景有望利好公司長期發展。
領導層技術功底深厚,研發實力處領先水平。公司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閆大鵬、董事兼副總經理李成、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盧昆忠 3 名高層均為光纖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等領域的領軍人才,截至 2019 年末,公司牽頭承擔或參與的國家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 863 計劃等國家、省、市級科技項目共 14 項,其中 3 項通過最終驗收,研發實力處領先水平。
1.3 近 3 年營收大幅增長,財務狀況穩健
價格戰壓制利潤不改增長趨勢,疫情影響緩解單季度業績有望回升。公司 2019 年實現營業收入 20.1 億元,同比增長 37.49%,維持高速增長趨勢,利潤端實現歸母凈利潤 3.25 億元,同比下跌 25%,主要受 2019 年價格戰加劇影響。2020 年一季度公司受疫情影響嚴重,二月基本處于全面停產停工狀態,導致業績出現大幅下滑。伴隨疫情緩解,公司已于 3 月 6 日開始部分員工全封閉復工,四月基本全面復工,訂單情況良好,二季度業績有望回升至正常水平。
光纖激光器為主要收入來源,近年銷量飛速增長。2019 年公司脈沖、連續光纖激光器銷售收入占公司總營收接近 90%,為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伴隨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技術進步,公司快速搶占市場,連續光纖激光器 2014-2019 年銷售收入復合增長率 72.75%。2019 年受自身產能提升、子公司投產、收購國神光電等影響,公司銷售量 61310 臺,同比增長近 100%,伴隨中國激光產業發展飛速成長。
價格戰拖累短期盈利能力,后續有望回升。2019 年公司銷售毛利率 29%,銷售凈利率 17%,受價格戰影響同比顯著下滑,目前從光纖激光器價格變化趨勢來看,后續價格戰持續可能性較小,激光器降價速度有望趨于常態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回升。分產品來看公司連續光纖激光器毛利率較高,2019 年約為脈沖光纖激光器兩倍。
積極擴張策略導致經營性應收項目與存貨上升,拖累2019年現金流表現。公司2019年經營性凈現金流量相比 2018 年減少 3.19 億元,與同年凈利潤出現較大不匹配,主要受公司擴張策略影響,為提升市場占有率改變了應收賬款信用政策,導致經營性應收項目增加。同時伴隨公司銷售規模增長,原材料采購量增加,2019 年存貨量同比增長 91.64%。
1.4 募投資金擴產能,核心器件自制率有望上升
募集資金投入大功率光纖激光器和中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產業化,解決產能瓶頸。公司 2018 年在創業板上市時,共募集資金 12 億元,主要用于投入到大功率光纖激光器項目和中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項目。募集資金前,公司光纖激光器生產能力已接近飽和。
募資項目落成后,產能與核心器件自產率均有望得到提升。2018 年,公司共生產光電子器件 30657 臺,包括脈沖光纖激光器和連續光纖激光器。大功率脈沖及超快光纖激光器生產線建設項目預計將達到年產 3,930 臺中大功率脈沖及超快光纖激光器的生產能力。大功率連續光纖激光器生產線建設預計將達到年產 5,190 臺大功率連續光纖激光器的生產能力。相比 2018 年公司光電子器件產量,新產線可帶來的產能提升量達到 30%。同時伴隨泵浦源、高功率無源器件生產線建設,公司核心器件自產率也將顯著提升。
2.激光賽道高成長,應用廣泛需求強
2.1 激光產業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快速提升
2019 年全球激光器市場銷售規模增速有所回升,疫情拖累 2020 年表現。據中國科學院武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激光雜志社、中國光學學會統計,2019 年全球激光器銷售額 14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7.1%,自 2018 年中美貿易戰開始,激光產品進出口受到一定沖擊,2018 年激光產業規模增速大跌至 5.27%,伴隨貿易戰緩解,產業規模增速呈回升趨勢,2019 年增速同比提升 2.88 個百分點。2020 年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及新冠疫情影響,預計 2020 年全球激光器產業規模將有所收縮。
材料加工為全球光纖激光器最大應用市場,高功率加工規模接近 30 億美元。根據Laser Focus World 統計,2019 年材料加工與光刻市場規模為 60.3 億美元,依舊為全球激光器應用市場最大細分領域,通信與光儲存以 39.8 億美元的規模位居第二。高功率加工市場 2019 年規模約為 29.7 億美元,其中伴隨激光功率不斷提升金屬切割為主要應用,規模約為 20.9 億美元,2019 年金屬焊接市場需求大增,占比同比提升 5 個百分點,主要受益于汽車、動力電池行業需求,預計將仍有大量增長空間。
中國為全球最大激光設備市場,2010-2019 復合增速 23.7%。中國激光產業整體起步較晚,但伴隨中國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已占據全球近一半激光設備規模,2019年中國激光設備銷售收入 658 億元,同比增長 8.76%,相比 2017 和 2018 年的爆發式增長增速有所放緩但仍保持增長趨勢。2020 年受到新冠疫情全球經濟不穩定性影響,根據 2020 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預計 2020 年激光設備銷售規模 645 億元,首次同比下滑 1.98%。
工業領域應用仍為主流,非工業領域快速追趕。2019 年中國工業領域激光設備銷售收入 386.6 億元,為占比最高的應用領域,占比接近 60%,但 2019 年工業領域增速僅 1.95%。商業領域銷售收入新增 15.2 億元,同比增長 38.38%,為增速最快的應用領域。
2.2 光纖激光器是激光產業鏈“皇冠”,價值占比高
激光器為現代激光加工系統必不可少核心組件之一,占激光設備成本 30%-40%。激光器為激光設備核心部件,以聯贏激光激光焊接設備為例,激光焊接機由激光器和焊接頭組成,工作臺由移動平臺和運動控制系統組成。根據下游客戶需求,將加載了自動化系統軟件、應用環境設計的激光焊接機、工作臺共同組成的自動化成套設備為下游主要銷售形式。
激光器通常按照其增益介質的類型進行分類,包括氣體激光器、晶體激光器、光纖激光器與半導體激光器。也通過波長(通常為~0.3μm 至~20μm)、泵浦方法(放電、光、激光二極管)、操作方式(連續波或脈沖)、功率(毫瓦至千瓦)和光束質量進行分類。
光纖激光器是使用摻稀土類的光纖作為介質的激光器,分為 CW 振蕩和脈沖振蕩光纖激光器,CW 振蕩由于其功率較高主要用于激光切割和焊接,后者則用于微細加工和打標等激光加工。
光纖激光器性能具有絕對優勢。激光器結構中的增益介質是區分不同激光器的一大關鍵。按照增益介質劃分可大致分為四種類型,光纖激光器、氣體激光器、固體激光器和半導體/準分子激光器。光纖激光器具有效率高、體積小、免維護、使用性價比高等優異的屬性,奠定了其在材料加工領域的絕對優勢。
光纖激光器在工業應用領域逐步擠占固體激光器和氣體激光器的市場。光纖激光器市場份額占比從 2013年的33.8%提升至 2018年的 51.5%,成為市場最大激光器品種。根據 Strategies Unlimited 公告的數據,2010-2018 年光纖激光器市場銷售規模從3.3 億美元上升至 26.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 26.0%。2019 年預計光纖激光器銷售收入可達 27.46 億美元,有望步入穩中有進階段,未來市場空間廣闊。固體激光器、氣體激光器和半導體激光器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2018 年份額分別為 15.7%、16.2%和 16.7%。
中國光纖激光器市場規模完成跨越式增長,2015-2019 復合增長率 20.43%。根據2020 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2019 年中國光纖激光器市場銷售總額 85.6 億元,同比增長 6.72%,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影響預計 2020 年同比增長 3.63%,短期增速有所放緩,伴隨中國制造業逐漸復蘇不改長期增長趨勢。
2.3“光加工”時代來臨,推升光纖激光器需求
“光加工”具備多種優勢。激光加工由于使用激光器產生高能粒子進行加工,激光光束的穩定性和抗干擾性較強,可對大部分金屬材料和非金屬材料進行加工,其加工精度、效率、成本相比傳統加工方式均有明顯優勢,同時其非接觸式加工的特性也易于在高端機床、工業機器人等領域廣泛應用。
激光切割為當前主要應用,激光焊接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激光切割設備受益去光纖激光器功率快速提升同時價格持續下降迎來蓬勃發展,切割效率、加工效果表現優異,2019 年中國激光切割設備規模 266 億元,占激光設備總規模約 40%,為當前主要激光加工應用。2019 年激光焊接設備規模 101.3 億元,占激光設備總規模 15%,激光焊接由于其非標準化的特性,前期市場推廣速度較慢,但伴隨著目前激光器價格下降,市場上涌現了越來越多的系統集成商,行業中廠商數量的提升有望極大地推動焊接設備推廣,我們認為激光焊接設備將成激光行業下一個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2.3.1 激光切割: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光纖激光切割成為主要發展方向
激光切割利用激光振蕩器輸出的激光光束通過聚焦鏡聚焦,產生的高聚焦、高能量的激光束照射在材料上使之融化蒸發而進行切割,隨后利用氧氣等輔助氣體,吹除激光切割縫中多余熔渣,并產生較高熱量,從而達到對材料進行價格切割目的。由于單位面積能量較大,從而可以切割割縫較小的高精度產品。
激光切割適用范圍廣性能強,相比傳統機械切割優勢明顯。傳統機械切割主要包括線切割、氧氣乙炔割炬切割和等離子切割等特種加工方法,但這些方法均適用范圍有限,例如線切割利用電火花穿孔進行加工,僅可加工導電與半導電材料,而激光切割可加工任何金屬與非金屬材料,伴隨著激光技術發展,更小的激光光束斑點直徑能帶來更好的切后表面粗糙度,同時加工過程不會產生過多的熱影響和材料變形效果,無需進行二次加工。
中國激光切割設備規模持續增長,下游應用以工業加工為主。2019 年中國激光切割設備規模 266 億元,同比增長 9.47%,增速相比上一輪高峰有所下跌。我們認為增長的推力主要來自于激光切割設備核心部件激光器價格近年持續下降,降低了終端用戶的設備采購成本縮短了投資回收周期,從而導致激光切割設備滲透率快速提升,為行業帶來爆發式增長;近年增速明顯放緩主要是由于中美貿易摩擦導致經濟不確定性增強,激光切割設備部分下游應用于 3C 電子、汽車等行業設備需求出現周期性下滑,壓制了近年激光設備規模增速,工業材料加工在激光切割設備下游中占比較高,宏觀經濟環境對于激光設備行業景氣度影響較大。
CO2 激光切割起步較早,被光纖切割逐漸替代。光纖激光切割問世前市場上使用的主要是CO2 激光切割機與YAG固體激光切割機,YAG激光切割由于自身功率限制,適用范圍較小,CO2 激光切割得到主流應用。但 CO2 激光器光電轉化率低(5%-10%),能耗較大,同時需要經常換氣,維護成本較高,目前正在被光纖激光切割快速替代。
2.3.2 激光焊接:定制化工藝前期推廣較慢,將成下一個增長點
激光焊接由于其技術優勢廣泛應用于精密制造領域。激光焊接作為一種現代焊接技術,具有熔深深、速度快、變形小、對焊接環境要求不高、功率密度大、不受磁場的影響、不局限于導電材料、不需要真空的工作條件并且焊接過程中不產生 X 射線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汽車、船舶、航空航天等高端精密制造領域。
激光焊接為非標工藝,不同激光器各有優劣。激光焊接與物質的作用較為復雜,焊接效果與激光波長、功率密度大小、焊接時間、保護氣體等多種因素相關,對于焊接工藝的要求較高,同時由于被焊接材料對不同波長激光的吸收率不同(5%-50%),對于激光器的能量控制也要求較高,在不同激光器的選擇上各有優劣。
國內激光焊接設備規模破百億,增速高于其他工業應用。國內激光焊接設備規模增長迅猛,2014-2019 年復合增長率 36.6%,高于激光切割、打標等設備規模增速,激光焊接設備需求主要受汽車、動力電池、消費電子等產業需求影響,在 2017 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單年同比增長超 70%。2019 年受中美貿易磨擦影響下游需求疲軟增速收縮但仍保持增長,規模突破百億達到 101.3 億元,同比增長 14.33%。
2.3.3 激光打標:產業走向成熟,全球市場仍有發展空間
對比傳統打標、雕刻方式,激光打標加工優勢明顯。激光打標作為一種非接觸性加工手段,利用高能量密度激光和物體表面發生作用,使物體表面發生物理或化學變化,相比傳統的機械雕刻、化學腐蝕、絲網印刷、油墨打印等方式具有成本低、靈活性高、自動化程度高、且標記具有長久性等不可替代的優勢。這些優勢促使激光打標設備成為了激光產業最早工業化的激光設備之一。
貿易摩擦、價格戰,激光打標設備規模出現首次負增長。2019 年受全球貿易摩擦影響,下游需求行業如消費電子、汽車等需求放緩,影響整個激光打標設備市場需求,與此同時伴隨著上游激光器競爭逐漸激烈,光纖激光器制造商如 IPG、銳科激光、創鑫激光大幅下調出貨價格,帶來激光打標機價格不斷下跌,導致國內激光打標設備規模首次出現下滑。
全球市場仍大有可為,出口轉型或為未來發展方向。根據 OFweek 數據,2019 年全球激光打標設備規模 25.03 億元,預計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全球規模出現進一步下跌至 19.08 億元。經歷短期的規模收縮后,受益于 5G、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快速發展,有望在全球 3C 電子、物聯網、汽車等產業釋放激光打標設備需求,在未來5 年間全球市場規模持續擴張,在 2025 年達到 25.03 億美元,維持緩慢增長趨勢。目前全球激光設備制造商集中度仍舊較低,市場格局尚未成型,中國龍頭企業有望利用其規模效應、品牌效應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其產品,在全球范圍內追求更高增長。
3.銳科激光:龍頭地位初顯,垂直整合打造競爭護城河
3.1 從 IPG 一家獨大到國產替代,銳科激光市占率持續上升
縱觀全球光纖激光器生產商,行業集中度較高。成立于 1988 年的美國 IPG 光子(IPGPotonics)作為全球激光器行業領導企業,2019 年收入規模 92 億元,顯著高于市場其他參與者。2019 年國內共有規模以上激光企業超過 150 家,多數企業集中在激光器制造和激光加工領域,在激光器企業中,營收超過 5 億的僅有銳科激光、創鑫激光、杰普特光電三家
IPG 為全球激光器龍頭,依托中國市場快速發展。成立于 1991 年的 IPG,在 1993和 1994 年通過意大利電信運營商巨頭 italtel 和戴姆勒奔馳訂單打入歐洲市場,1997年通過美國電信巨頭 BellSouth 訂單打入美國市場完成全球化布局,后在 2010 至2018 年間收購 12 家公司以打入新的市場或提升技術實力,多年的研發投入、技術積累、兼并收購讓 IPG 成為全球激光器龍頭。2007 年 IPG 進入中國市場時尚無國內制造商可以與其競爭,以一家獨大的態勢占領了國內市場。
伴隨競爭加劇 IPG 市場份額下降,銳科激光市占率持續上升。經歷了 2017 年中國激光器行業的爆發式增長后,伴隨國內企業技術實力上升在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參與競爭,IPG 收入增速大幅下滑,2018 年中國區收入同比增長僅 1.25%,2019 年更是下滑 21.81%。
IPG 收入主要來自于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逐漸受到國內企業沖擊市場份額預計將進一步下滑。2019 年 IPG 收入中 55.9%來自于高功率連續光纖激光器(功率>1kW),由于高功率激光器價值量和毛利率較高,在國內自低功率激光器開始的國產化替代中未受到明顯影響,依舊保持了高收入和盈利水平。但目前面對國內廠商開始在高功率段參與競爭,國產高功率激光器出貨量大幅上升,IPG 被迫在高功率段進行降價以應對國內企業競爭,市場份額出現連續下滑。
3.2 技術追趕國際龍頭,高功率段逐漸參與競爭
銳科激光為國內稀缺技術主導龍頭,牽頭制定行業標準。銳科激光為國產光纖激光器市占率第一龍頭,2019 年市占率 24%僅落后于 IPG,先后承擔了國家重大專項、重點專項、科技支撐、863 計劃等科研攻關項目,研制出國內第一臺 1kW、4kW、10kW 連續光纖激光器并進行批量化生產,填補了國內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領域空白。2016 年銳科激光牽頭制定了我國首部光纖激光器行業標準《光纖激光器總規范》,銳科激光已成為了推動中國光纖激光器行業進步的領導者。
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發中心揭牌人員逐漸齊整。公司研發投入保持高速增長趨勢,2019 年研發投入 1.18 億元,同比提升 35.63%。同時為進一步優化公司創新研發體系,吸引優秀人才,2019 年 10 月公司研發中心揭牌,主要推進預研與關鍵技術攻關,以技術創新推動公司發展,同時公司持續擴充人員規模,2019 年技術人員相比 2017 年人數已經翻倍,研發人員配置逐漸齊整有望加速公司研發進展。
打破高功率 IPG 壟斷局面,公司高功率產品持續參與競爭。根據公司年報信息,2019年公司高功率激光器銷售金額大幅增加,3300W 和 6000W 光纖激光器銷售金額相比 2018 年分別增加 40.33%與 136.14%,12kW 光纖激光器大幅提升了光束質量和切割質量,從 2018 年的小批量銷售轉變成大規模銷售。
IPG 一季度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收入超 50%來自 6kW 以上,超高功率段預計將成下一個競爭熱點。根據 IPG 公告信息,2020 年第一季度 6kW 及以上連續光纖激光器占其所銷售高功率光纖激光器(>1kW)50%,伴隨著光纖激光器價格逐年下降,激光設備功率大型化趨勢明顯,6kW 以上光纖激光器功率段綜合成本與加工效率考慮有望成為下一個熱點功率段,在激光切割等應用中進行大規模普及。
超高功率段公司產品性能已與 IPG 較為接近,被動保持價差確保競爭優勢。根據銳科激光、創鑫激光、IPG 相關連續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系列產品手冊信息,在 4kW 至20kW 的功率端目前國內激光器制造商和 IPG 相比在光束質量、緊湊性等指標上仍然落后,但整體性能水平已較為接近,銳科激光在定價上被動與 IPG 產品保持一定價差,較高的性價比有望彌補產品性能上的差異,從而確保競爭優勢。
3.3 行業降價趨勢下持續降本將成重點,IPG 發展成熟降本空間有限
行業降價趨緩但不改整體方向,成本端控制成為重點。根據 industrial laser 公布數據,中國高功率光纖激光器出貨價格近年顯著降低,6kW 激光器預計 2020 年降價至 2016 年的 30%,其中部分原因來自于國產高功率激光器開始參與競爭,由于激光器屬于較為同質化產品,激烈的競爭導致價格加速下降,目前激光器價格降價雖逐漸趨緩,但激光器發展類似半導體的摩爾定律,快速的性能提升與價格下降為行業基本發展方式,對激光器制造商而言,成本端的控制將在未來的比拼中逐漸成為重點。
行業本輪快速降價導致銳科激光與 IPG 盈利能力均出現下跌。根據銳科激光公司公告,2018 年公司為應對競爭對手產品調價,主動調整了產品市場價格,此后伴隨競爭逐漸激烈同時受貿易戰加劇等影響,銳科激光與 IPG 毛利率一路走低,2019 年IPG 毛利率為 46.11%,這是 IPG 自 2011 年以來首次毛利率跌下 50%,根據 IPG年報主要是由于平均產品售價降低并且計提更多存貨跌價準備。銳科激光與 IPG 凈利率也同時走低,IPG2019 年凈利率 13.71%,同比下跌 13.98%,處于其 2010 年以來最低點,在 2019Q4 由于計提商譽減值損失更是出現負值。
IPG 主要通過垂直整合一體化戰略降低成本。IPG 的主要競爭優勢是通過向全產業鏈布局,自行設計與制造激光二極管、光纖光柵等核心器件,從而不斷完成工藝積累,在公司內部完成技術迭代不斷改進光學元件提升輸出功率。目前 IPG 垂直整合戰略已基本成型,完成了從晶圓生長到集成系統的產業鏈全覆蓋。
IPG 垂直整合已基本完成降本空間有限,未來發展方向以開辟新的市場為主,出現價格戰可能性較低。目前 IPG 雖毛利率仍保持在高位,但由于其公司規模較大,生產基地、銷售網絡遍布全球,導致其整體運營成本較高,目前業績已承受較大壓力,凈利率出現顯著下滑,目前 IPG 垂直整合已基本完成,上游核心器件均為自產,從目前成本構成來看其營業成本占營收比重相比銳科激光較低,但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等營業開支成本較高,同時其所得稅率較高,這部分成本短期內難以出現顯著降低,未來成本壓縮空間有限。
銳科激光將主要通過兩方面完成垂直整合降本的追趕:
1) 國產化:上游核心器件已有多家企業布局,銳科有望享受中國激光產業發展紅利。光纖激光器具有泵浦源、激光芯片、光纖光柵、準直器等一系列核心部件,原先核心部件依賴進口導致光纖激光器制造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國內企業發展,目前多家企業布局產業鏈上游,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產業鏈已基本實現進口替代,即使是技術難度較的高功率激光芯片(長光華芯)、高功率光纖光柵(長飛光纖)等也已有國內供應商,核心器件的國產化采購將有效降低國內企業的采購成本,在高功率激光芯片的國產采購上銳科有望顯著受益。
2) 自產化:受制于產能部分核心器件外采比例較高,2020 年預計伴隨產能提升顯著改善。根據公司公告,2019 年公司已掌握包括泵浦源、特種光纖、光纖耦合器、傳輸光纜、功率合束器、光纖光柵等激光器核心器件及材料的關鍵技術和大規模生產能力,但由于產能顯著無法跟上銷量的快速增加,公司部分核心器件仍有較高的外采比例,2019 年公司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用大模場光纖布拉格光柵及特種光纖順利通過了湖北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伴隨著公司產能提升,2020 年公司光纖光柵有望實現完全自產,子公司睿芯光纖產能擴充也有望提升公司核心部件自產比例。
3.4 收購國神光電,進軍超快激光領域
超快激光可實現“冷加工”。工業上通常將激光分為連續波、準連續、短脈沖、超短脈沖四類。超快激光主要指超短脈沖激光,短指激光的脈沖寬度極短,通常為納秒(10-9s)、皮秒(10-12s)、飛秒(10-15s)的量級,具有超強的材料穿透力,脈沖寬度短意味著脈沖持續時間短,從而可以達到極高的激光峰值功率。由于超快激光加工通常可將被加工區域材料瞬間轉化為等離子體形式去除,產生的熱量來不及向外擴散,被稱為“冷加工”
超快激光工業上主要應用于微加工領域,5G、AI 等新興領域有望推升需求。超快激光憑借其“冷加工”的優勢,在微納加工、激光醫療、精密鉆孔切割等領域有望得到廣泛使用,在實際應用中超快激光加工機理的不同使其可以加工的材料更多,尤其是飛秒激光對高熔點、高硬度、高脆性材料以及聚合物材料具有更大的優勢。
超快激光走下實驗室,全球市場份額超 15 億美元。據 OFweek 統計,得益于超快激光技術進步、對傳統 CNC/皮秒設備的替換和各垂直行業中超快激光應用的普及,超快激光在微加工、精準醫療等領域需求不斷提升,2018 年全球超快激光市場規模達到 13.7 億美元,同比增長 44%,并且預計在 2020 年超過 15 億美元。
中國超快激光器市場規模快速擴張,預計 2020 年規模超 7.7 億美元,在全球市場中占比超 50%。根據 industrial lasers 統計,在全球市場快速增長、國產技術穩步提升的大背景下,中國超快激光市場迅速擴張,2019 年同比增長達到 62%,市場規模為 5.27 億美元,預計 2020 年市場仍能保持 45%以上的增長率。與此同時,國產超快激光機的出貨量也在快速上升,2019 年出貨量較上年增長超 50%,預計 2020能仍能保持這一增速。
國神光電具備生產工業化穩定的大功率超快激光器的能力,整體技術全面且實力較強。國神光電成立于 2011 年,目前已擁有多項領先的專利技。公司在周士安博士的帶領下,已研制出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的全光纖集成高功率飛秒激光器。目前,國神光電的主要產品包括納秒激光器、皮秒激光器、飛秒激光器、光學器件等。國神光電研發的產品已進入全球前三大 LED 芯片制造企業,用于切割芯片材料,還進入了蘋果公司代工廠,銷售總額超 1 億元。
看中國神光電研發能力,潛在業務空間廣闊。2019 年,國神光電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48.49%,達到 2903 萬元,但凈利潤已經連續兩年下滑,2019 年獲得凈利潤僅532 萬元。但是對于銳科激光來說,主要關注是其長遠技術和研發實力。按照國神光電戰略發展規劃,未來國神光電將致力于向醫療、美容等多個細分領域提供超快激光器,市場潛力較大,配合強大的研發能力和銳科激光提供的產品推廣平臺,未來有望獲得廣闊成長空間。
簽訂非常規對賭協議,關注后續產品研發。國神光電總經理周士安博士承諾:2019、2020 和 2021 每年度新產品研發不低于三款。新產品研發完成后,國神光電自行或通過銳科激光按照市場價格銷售,銷售產品應經客戶書面驗收通過。且 3 種產品開發的總體目標是:高功率皮秒激光器, 紫外高功率皮秒激光器,高功率飛秒激光器,每種產品銷售不低于 10 臺,以證明產品具備可靠性。如果約定的三類產品經客戶書面驗收通過的有效銷售數量未達到 30 臺,周士安則會根據承諾無償轉讓部分所持股份。
收購后國神光電持續推出新產品,加快新領域拓展。公司收購前國神光電產品較為單一,主要針對 LED 芯片劃片領域,收購之后在其他領域拓展已有所加快,在一些新興領域如 PCB、脆性材料及 3C 加工均有新產品推出,2020 年,國神光電推出了 30W 雙路紫外皮秒超快激光器,主要應用于 OLED 切割、覆蓋膜切割、5G 天線LCP 切割、指紋模組切割等。還推出了大能量紅外皮秒激光器,實現 10mm 厚玻璃精準快速切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