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雙邊學術會議及技術交流活動“中俄激光精密制造創新對話活動”在湖北武漢隆重舉行。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了主題演講、項目推介、技術交流及簽約儀式。“后疫情”時代的這場“隔空”對話,無疑為雙邊交往合作、共同提振武漢經濟活力注入了新動力。
本次會議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大力支持下,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組織湖北省激光學會、國際科技組織俄羅斯激光協會、湖北武漢中俄科技合作中心、武漢·中國光谷激光行業協會、華中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聯合舉辦。來自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學者、技術及管理人員、投融資專家、高校師生等250人參加了會議。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受邀出席活動,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葉賢林出席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國際科技組織俄羅斯激光協會會長科福仕教授通過視頻連線發表了致辭。
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葉賢林出席活動并發表重要講話
國際科技組織俄羅斯激光協會會長科福仕教授通過視頻連線發表致辭
中俄專家隔空對話,兩大項目線上簽署
此次活動采用線下線上融合方式舉行,來自中俄雙方的專家學者通過現場主題演講、在線視頻和直播方式推介了中俄兩國在激光精密制造領域的創新項目和最前沿的技術。
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湖北省激光學會、華工激光、帝爾激光、凌云光電的10余名知名專家分別以藍光半導體激光器的精密加工、顯示面板的激光精密制造技術、激光在5G通訊中的應用、并行激光精密制造現狀與發展建議、激光精細焊接技術及應用、氧化鋁電子陶瓷激光打孔研究、飛秒激光微納4D打印研究、智能制造、激光直寫多孔玻璃波導的傳感應用、極紫外光源的現狀與發展建議等話題現場做了主題報告。
因全球疫情防控因素,俄方專家不能到達武漢參會。來自企業、高校、研究機構、行業協會的5位俄羅斯專家、學者通過在線視頻分別以用于大功率激光束校正的小型變形鏡、90-45nm技術節點無缺陷光掩膜生產線的聯合開發、俄羅斯綠城納米技術中心集成光子學發展現狀、激光清洗技術、俄羅斯激光精密制造現狀與發展趨勢為題進行了分享和演講。
武漢激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與白俄羅斯普鐳納集團公司簽訂光刻機項目
華工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武漢·中國光谷激光行業會會長朱曉與國際科技組織俄羅斯激光協會會長科福仕教授簽訂《中俄激光領域戰略合作延續協議》
參會嘉賓見證簽約儀式
除了對話活動,雙方合作又續新篇章。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大會促成兩大合作協議在線上簽署。在現場參會人員的見證下,武漢激源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朱耘與白俄羅斯普鐳納集團公司阿瓦科夫簽訂了光刻機項目;華工科技大學激光加工國家工程中心主任、武漢·中國光谷激光行業會會長朱曉與國際科技組織俄羅斯激光協會會長科福仕教授簽訂了《中俄激光領域戰略合作延續協議》。
構建中俄激光領域“產學研”合作生態圈
激光精密制造是國家十四五規劃重點關注的領域,主辦方表示希望通過此活動,明確激光精密制造技術發展方向,提出亟待攻克的核心器件與應用裝備,構建中俄激光領域“產學研”合作生態圈,保障湖北省激光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會領導及嘉賓
據激光制造網了解,湖北省在激光領域與俄羅斯的合作已持續了14年,中俄合作有堅實的基礎。從2006年起,湖北省激光行業與俄羅斯激光行業開始了全面合作,中俄兩國激光技術專家每年都進行學術交流,在產業領域深入合作,形成了長期穩固的合作互信基礎和深厚友誼,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新型高功率激光器研發中心獲批國家科技部、國家外專局“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一批國家及省部級科技合作項目獲得支持,4家中俄合資公司落戶武漢,激光核心單元器件,碟片激光光源、激光加工裝備成為激光產業鏈提升的主要組成部分,有力支撐了我國激光產業的發展。
中俄專家隔空對話
據介紹,為進一步凝練激光智能制造發展方向,發揮俄方在激光技術基礎理論方面和中方在激光應用、智能制造創新與產業化方面的優勢,圍繞湖北省正在實施的“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的建設與發展規劃,大力發展激光技術及裝備,推進激光制造學科快速發展。湖北省科學技術協會一如既往的支持中俄科技合作在激光技術領域的發展,以此次“中俄激光精密制造創新對話”活動為契機,充分發揮武漢激光產學研結合、多學科交叉和中俄合作的優勢,在新的歷史時期,聚焦激光制造,為湖北省激光制造引領全國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激光制造網 鐘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