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至為關鍵、時不我待
黨的十八大以來,著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習近平總書記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戰略高度,圍繞制造業戰略地位、制造業轉型升級、制造強國建設等重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國家發展改革委組織編寫的《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論述精神,系統梳理分析了我國制造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機遇挑戰,提出了“十四五”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創新性和實踐參考價值。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至為關鍵、時不我待。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不可能成為經濟強國和現代化強國。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斗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不可能成為經濟強國。無論是英國、美國、德國、日本,還是瑞典、意大利、比利時、韓國等,其崛起和發展都以強大制造業為后盾,或具有制造業方面的獨特競爭優勢。回望歷史,新中國成立之初百業待興、百廢待舉,特殊國情背景、龐大人口規模、獨特發展道路決定了從糧食生產、紡織加工、石化冶煉到機械制造等各領域,誰也靠不上,誰也不能靠。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矢志不渝發展制造業、推進工業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經千辛萬苦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擺脫了受制于人的被動局面,逐步掌握了發展主動權,以蓬勃生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是有著近14億人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國,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制造業要靠自己。必須大力發展制造業,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不可能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國際經貿格局加速調整,全球治理體系面臨變革,制造業成為大國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爭奪產業鏈價值鏈控制力和話語權的角力場。當前制造業國際競爭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和重振制造業戰略,加強對先進制造業前瞻性布局,力圖鞏固其技術領先優勢和制造業全球競爭力。2019年11月,德國發布《國家工業戰略2030》,提出要堅持以制造業為基礎的發展模式,將制造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25%。美國發布《先進制造業美國領導力戰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發展人工智能、先進制造、高性能材料和量子科技等關鍵領域。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印度、越南等,也利用其相對較低的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優勢,積極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快速推進工業化進程,塑造國際競爭優勢。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要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國能否持續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能否不斷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中的地位。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不可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制造業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提供基本的產品和服務,覆蓋衣食住行、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方方面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質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實現了產品品種由短缺到豐富、生產能力由不足到充裕、產品品質由低端逐步邁向中高端的根本性轉變。世界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當中,我國有220多種產量全球第一。從20世紀70年代的縫紉機、自行車、收音機,80年代的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90年代的空調、音響、彩電,到21世紀以來的手機、筆記本、小汽車,再到目前的智能化、個性化、定制化產品,我國不斷提高的產品生產制造能力,極大地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升級的生活需要。特別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國依托完備產業體系、雄厚制造實力,在較短時間內迅速構筑起強大的醫療防護物資和應急物資生產供應體系,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和需求結構持續升級,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有了更高的期待,對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我們要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持續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高供給質量和效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一書,對我們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戰略視野、歷史眼光和辯證思維,客觀認識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準確把握“十四五”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等,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