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從0到1的缺失 專家共議工程科學與大國裝備

    來源:中國科學報2020-12-10 我要評論(0 )   

    “長期實踐告訴我們,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12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談及中國高鐵的發展與創新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表示,靠大...

    “長期實踐告訴我們,市場換不來核心技術。”

    12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工程科學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談及中國高鐵的發展與創新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他表示,靠大規模市場份額換取核心技術的想法不可取,期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靠不住。

    “牛頓說‘我之所以看得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牛頓講的是科學,科學是無國界的,技術是有專利的,核心技術更是絕對保密。”因此,傅志寰表示,掌握最核心的技術,關鍵在于自立自強,而這種創新能力不是速成品,是“買不來”的“內功”。

    裝備創新決定科技創新尺度

    當日論壇上,多位院士專家提到了核心技術創新。中科院副院長、黨組成員,國科大黨委書記、校長李樹深在致辭時談到,當前面臨困難的芯片、光刻機等光電技術領域的核心技術、“卡脖子技術”等等,大多根源于工程科學。

    “沒有晶體管、半導體、材料和計算機等基礎科學一定程度的優先發展,就沒有芯片的設計和制造”,李樹深以集分子激光、精密光學等眾多工程科學原理于一身的光刻機為例,“正是這些以人工物為核心的工程科學發展的相對滯后,使我們難以產生像英特爾、高通等有實驗室成果直接驅動的高科技企業。”

    李樹深還表示,裝備作為一種典型的人工物,“既是工程與科技結合的產物,又是工程與科技進一步發展的工具,而裝備創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工程創新與科技創新的尺度。”

    創新能力不是速成品,“短平快”不可取

    報告時,不少專家也提到發展裝備技術和工程科學,引進技術、展開密切合作必不可少。但掌握關鍵核心技術,還是要“靠自己”。

    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指出,當前中國科技發展已經走到了一個戰略點:從過去對發達國家、先進科學體系的跟蹤、復制、模仿與改進到現在不能復制、難以追蹤、無從模仿、無法跟進。

    報告中,傅志寰也提到培育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以中國高鐵的工程建設為例,

    “中國地域遼闊,氣候和地質條件非常復雜,不可能有國外修建鐵路的成套經驗可以借鑒”,因此,中國高鐵的建造技術更要靠常年的經驗累積。“比如主橋跨度445米的滬昆高鐵北盤江特大橋,就是中國人的創造。”傅志寰說道。

    自主創新能力從何而來?“創新能力不是速成品,創新能力的鑄就并非三四年的功夫,而是數十年的培育、積累、磨礪、激發的結果”,傅志寰強調,創新能力是長期積淀的結晶,不能靠“短平快”,除此之外,不斷試驗、大量培養人才和保持自強不息的傳統都是修煉創新“內功”的要訣。

    從1到2之后,是從0到1

    報告時,傅志寰介紹了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中國高鐵建設經歷的三個主要階段,這期間,中國鐵路與有關方面逐步形成了用、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多項重大成果涌現。

    但傅志寰也直言,盡管中國在工程建造方面處于領跑地位,但基礎研究領域依然相對薄弱,未來仍要以注重原始創新、加強專業技術理論研究為目標。“從1到2我們做了,從0到1我們還是不足。”傅志寰表示。

    “當前,對于原創性科技成果的需求和中國科學體系本身供給不足的狀況,已經成為制約和影響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活動中,胡文瑞也表示了類似觀點,他強調,也正因此,我國需要全面繁榮和發展基礎科學,“特別是工程科學”。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工程和裝備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真正實現了‘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然而,說到基礎科學發展許多關鍵技術尚不能自主可控,從未來的先進裝備發展為契機,大力發展工程科學是必經之路。”胡文瑞表示。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刻機精密光學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