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盤,也是激光加工技術最大的應用市場。中國激光行業為什么會發展迅速,是基于近十年激光技術應用的創新發展。
如今,國產替代加速,產品迭代加速、資本市場加速,使得激光器、激光芯片、加工軟件等系統核心部件及裝備更多的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部分甚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是仍然有諸多卡脖子的地方,中國還沒有廠家能做。
激光與原子能、計算機和半導體并成為20世紀四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技術含量相當高,為了防止技術外流,今年8月底商務部和科技部聯合發布了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的技術目錄,這其中就包含一項固體的激光器技術,而激光器正是多年來制約中國激光加工設備產業發展的核心元器件,這項技術的崛起說明中國激光產業的領域已經有部分技術處于領先位置。
說到激光設備中最為重要的部件激光器,光纖激光器是當之無愧的主流,近10年取得了巨大的技術創新突破,國產化進程的加速也迫使價格急劇下降。追溯到10年前,國內光纖激光器幾乎完全依賴進口。
10年前一臺來自美國IPG的20瓦的光纖激光器可以賣到15萬元以上,現在國產激光器的報價已是8800元,那么目前低功率的激光器已經實現了100%的國產替代,中功率激光器實現了60%,而高功率則實現了50%。
再說激光加工設備,中國激光設備產業發展迅速,2018年國內的市場規模超過600億元,蘋果、華為、寧德時代等行業巨頭都在廣泛的采購中國的激光加工設備,即使在印度和越南也是備受歡迎。那么三星在越南的工廠就大量的使用國產的設備,而價格自然也是下降的迅猛,那么中國的激光行業為什么會發展迅速?
這背后來自應用市場的拉動,激光加工一直是高端制造的關鍵領域,尤其是在手機制造環節中,手機的品牌 LOGO打標、3D玻璃及OLED面板切割、金屬中框以及手機內構件的焊接等,全都離不開激光加工設備。而在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則用來切割這種硅片,這些行業在中國的高速發展也是帶動了中國設備的發展。
放眼全球激光加工裝備市場,德國通快占據30%的市場份額,而大族激光占據近10%。后面還有華工科技等一批民族品牌企業。以往中國激光器可以說是緊隨著國際的技術路線,如今,大有趕超之勢!
1990年,一位搞光纖通信的俄羅斯科學家去了美國,之后發明了光纖激光器,并且成立了IPG公司,這就是光纖激光器的鼻祖。跟傳統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相比,這種激光器發射器不需要鏡頭,因此不需要設計和制造復雜的鏡頭組,從而給激光加工帶來了全新的賽道,而這也給中國激光制造帶來了全新機會。
但是,受限于研發技術及生產工藝等原因,國內企業生產激光器用到的芯片、光纖、高功率光纖光柵、熱沉等光學器件依賴進口的格局仍將維持一定時間。
如果這些上游元器件逐漸得到國產化,那么產業鏈下游應用市場規模還會繼續擴大。盡管目前國內激光行業面臨著同質競爭和惡性價格戰,但是,從行業發展規律來看,激光仍然呈現了朝陽產業的特性。疊加目前全球疫情蔓延之勢并未控制,中國制造將再次強大!而背靠著全球大市場,在激光加工賽道上,中國激光必將進一步的崛起。
寫到最后!期待中國更多創新凝聚更持久的力量—講科技擺在第一位,為我們祖國崛起做貢獻!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