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這二十年,中國制造業將面臨的五大提升和五大挑戰

    星之球科技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2021-01-12 我要評論(0 )   

    【導語】20年前,中國制造業的增加值為3849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20%。201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19.8%,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成為世界第一以后,我們不但沒...

    【導語】20年前,中國制造業的增加值為3849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20%。201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19.8%,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成為世界第一以后,我們不但沒有減速,反而不斷加速。面臨著百年之大變局,過去熟悉的路,還能繼續走下去嗎?

    本文約2000字,大約閱讀時間為6分鐘
    建議先轉發或收藏后閱讀哦
    歲末將至,讓我們看看中國制造的發展態勢。可以說,中國過去二十年,經歷了五大提升;而未來十年,則面臨著五大障礙。
    第一個大提升是產業規模大幅度提升。20年前,中國制造業的增加值為3849億美元,大約是美國的20%。在2010年中國制造業占全球比重19.8%,那一年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在成為世界第一以后,我們不但沒有減速,反而不斷加速。
    2019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接近30%,超過4萬億美元,約等于排在第二到第四的美國、日本和德之和。十年間,我們就建立了絕對的規模優勢,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世界工廠”。而最近五年來,機電產品出口增速一直保持高于總體水平的增長態勢,占出口總額的比重持續提升,對外貿易的比較優勢正逐漸轉向中高端的技術領域。在財富五百強企業中,2010年有54家中國企業,而到了2020年則有129家來自中國。而且發展勢頭迅猛,在新晉的29家企業中,中國企業占了近一半。
    第二個大提升是中國制造領先的賽道越來越多。韓國貿易協會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拿到了1735個品項的出口總額冠軍,而排在后面的德國為685項。再往后就是美國、意大利。日本是印象中的出口大國,排在第五名,只有162項。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署的數據,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電氣和電子零部件出口國,其出口額是德國的5倍,占全球總出口額的30%。而在汽車、鋼鐵、黃金、氫氣、稀土,以及水泥、電視、冰箱、空調、家具、造船、機床等,都擁有全球最大的產量。
    第三個大提升是科技研發的投入。2019年,我國研發投入超2.1萬億元,為全球第二,而制造業企業投入1.4萬億 ,占據了2/3,由此可見制造業引領著國家的創新。在1978年中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僅為0.17,遠遠低于同期全球發達國家2.25的平均水平;到2017年中國制造業研發投入強度持續增長至1.98,僅低于同期全球發達國家平均水平0.92個點。
    與此同時,專利申請數和發明專利數大幅增加。2018年,制造業企業專利申請數為92萬件,與2013年相比,年均增長11%。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最新評估顯示,我國創新指數位居世界第14位,繼續保持2019年的好成績。
    第四個大提升是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中國產業體系健全,行業構成多元,形成了裝備制造、原材料和消費品多元行業齊頭并進的格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制造業的41個大類行業、207個中類行業和666個小類行業我國均有生產,已成為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這其中,200多種工業品產量居世界第一,這也形成了強有力的供應鏈生態圈。中科院數據顯示,中國的機械供應商超過14萬家,相當于日本的5倍。在深圳做電子工業,可以在一個小時買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在蘇州的“半小時電子產品生態圈”等。這些產業體系,都是保護中國制造的護城河,在一段時間內可以防御東南亞的挖墻腳。
    第五大提升就是企業整體實力大增,單項冠軍企業林立。大疆的無人機、福耀的汽車玻璃、海康威視的安防監控、中車集團的高鐵、振華的港口機械等都在全球份額中遙遙領先;2019年,寶武集團也首次榮登全球第一。而在行業小巨人方面,光官方挑選出來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已經達到418家,而實際數字應該比這個要多得多。

    然而中國也面臨著百年之大變局。過去熟悉的路,有可能無法繼續走下去,主要有五大挑戰。
    第一大挑戰是美國的瘋狂打壓。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超過俄羅斯。美國在5月發布的《美國對華戰略方針》報告中,將中國定義為“競爭對手”,強調中美關系的競爭性。半導體是美國優先打壓的產業,而且采用斷供的兇狠手段。最近,中國的半導體之王中芯國際,又傳出要被美國威脅列入黑名單。至今為止,我國大陸本土在這種清單上的企業已經達到300多家。而正在承受巨大的壓力的華為,只是這種打壓的一個縮影。
    第二個大挑戰是區域制造的崛起,全球供應鏈正在逆變。日本新上任的首相,關注的焦點話題之一就是減少對中國制造的依賴,對搬離中國的日本制造企業提供補貼。印度也在挖中國制造的墻角。而越南和墨西哥作為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的鄰居,正在成為中美之爭的最大受益者。而數字化技術、無人化工廠,也為全球制造向區域制造提供了技術支撐。

    第三大挑戰是粗放型走到盡頭,中國制造必須向中高端價值鏈進軍。鋼鐵、煤炭等粗放式產能已經無以為繼。這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對企業家信念的挑戰。要摒棄過去粗放式賺錢的方式,必須深耕工廠管理。
    第四大挑戰是原有的產業體系已經無法支撐中國制造的發展。大學的基礎研究、院所的共性技術、以及企業的商業轉化,這三者之間的任督二脈沒有打通,產學研轉化不利,科技創新缺乏連續性。
    第五大挑戰就是關鍵零部件、材料、工業軟件等存在斷供的風險。制造業是我國“卡脖子”的重災區。精密儀器、高端數控系統、工業軟件等都是非常隱蔽的痛點。第一任工信部部長李毅中在去年年底曾說過,中國制造業關鍵核心技術自給率僅為 1/3。可以說,中國制造就像是長頸鹿,到處都是卡脖子的地方。而這些短板技術,會嚴重制約我國工業由大變強。
    中國制造實現了五大提升,也碰到了五大障礙。下一步中國制造需要走好自己的節奏。一方面將多年積累的世界工廠的優勢進一步充分發揮,也要防止不必要的外流;另一方面則要加大科技創新,尤其是推動大學的源頭創新,與企業形成互動。這樣,中國制造就可以再次走向下一個輝煌的十年。

    轉載請注明出處。

    制造業激光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