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高新區獲批創建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這為西安加快發展硬科技產業、聚力打造絲路科創中心注入強勁動力。
創建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西安高新區有何“硬實力”?有哪些“硬舉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
硬科技轉化如何暢通?
發展硬科技,有一個核心主線:支持硬科技研發—暢通硬科技轉化—培育硬科技企業—做強硬科技產業。其中,暢通硬科技轉化,意味著讓硬科技研發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從實驗室走向社會,真正解決“卡脖子”難題。
在西安光機所瞬態光子與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從事研究工作的訾進鋒,便經歷了團隊研發出成果、成果成為產品進而真正影響行業發展的過程。
2010年,訾進鋒便開始研究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孔的加工。5年后,他們團隊率先研發出系列化超快激光加工裝備,取得了對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氣膜孔“冷加工”的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西安光機所的支持下,訾進鋒和研究團隊成立了中科微精。經過幾年的發展,中科微精從最初的十余人團隊壯大到200余人,相繼開發出航空航天類、汽車類、醫療類系列化超快激光加工裝備。
從科研人員到創業者,轉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科研人員創業要將科研思維轉變為市場思維,除了技術層面,還要考慮市場、客戶需求、資金等諸多方面問題。”訾進鋒說,公司創業成功,得益于一套為企業保駕護航的“組合拳”——西安光機所開放辦所,允許人員雙跨,使科研人員得以投身于科技成果轉化;西科天使投入500萬元天使資金,避免中科微精走進創業“死亡谷”;中科創星為公司高管提供創業培訓服務,幫助公司尋找優質投資人,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西安高新區推出“技術經理人全程參與的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模式”,讓既懂市場又懂技術的技術經理人幫助科研人員和企業經營者進行更加有效的溝通。
此外,西安高新區通過建立硬科技技術交易市場、搭建全球硬科技技術交易云,積極探索以促進硬科技成果交易配置為重點的現代技術市場建設與運營模式。
硬科技產業如何做強?
硬科技產業要做強,必須全力打造產業集群,建立以硬科技為引領的現代產業體系。
由清華大學與西安市共建的政、產、學、研、金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是西安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在該研究院,一輛無人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無人車遇到行人能夠自動避讓,可用于保溫送餐、消毒防疫、24小時園區不間斷巡邏。車內植入的“啟明920”芯片,正在進行驗證和測試。“啟明”人工智能芯片是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研發的“硬科技”技術,可用于高能效的低速無人車、計算機視覺加速等AI應用場景,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
該研究院吸引了十多家研究人工智能的公司入駐,這些公司聚集在一起,不僅能夠共享硬件設備,而且可以相互溝通,共同參與技術與管理方面的課程。
西安高新區硬科技創新局局長何惠明介紹,在做強硬科技產業方面,西安高新區全力打造電子信息、高端裝備、汽車、食品和生物醫藥為先進制造支柱產業,人工智能、增材制造(3D打印)、機器人、大數據、衛星應用為新興產業,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軟件和信息服務、會議會展為六大生產性服務業,建立以硬科技為引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大力推動硬科技提升主導產業轉型升級。
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如何建設?
全國首個硬科技創新示范區要如何建?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復的西安高新區《創建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規劃(2020—2023年)》中提煉出的“123489”總體思路引人關注。
“123489”即以“支持硬科技研發—暢通硬科技轉化—培育硬科技企業—做強硬科技產業”為核心主線;突出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兩鏈融合”;持續推進“轉化一代、突破一代、探索一代”三代技術,率先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持續推進四大硬科技產業集群的引領性布局;實施八大強鏈行動;落實九項重點任務,打造一流硬科技創新發展生態。
何惠明介紹,2021年,西安高新區硬科技工作謀劃將圍繞20項創新驅動工程項目展開,包括開展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工作,重點推進硬科技創新研究院、硬科技社區等項目;開展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建設,重點開展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等工作;大力推進西安高新區與西安光機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院地校地一體化融合發展。
未來幾年,西安高新區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和生命科學四大領域,實施包括第三代半導體、光子技術與產業、5G和云計算、航空航天等在內的八大強鏈行動。到2025年,硬科技產業規模達到5000億元,硬科技企業超過3000家,研發投入強度達15%,硬科技技術成交額達1000億元,硬科技上市企業超過30家,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硬科技創新示范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