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物理化學快報》(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刊登的一項研究成果中報告了一種先進的激光技術,可使研究人員實時觀察污染物分解成大氣亞硝酸的過程,亞硝酸在臭氧和光化學煙霧的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
硝基酚是一種在大氣中發現的細顆粒物,是化石燃料燃燒和森林火災的結果。假設光與硝基酚相互作用,并將其分解為亞硝基酸。大氣中的亞硝酸會產生導致臭氧形成的羥基自由基。過多的臭氧和氮氧化物會造成光化學煙霧,導致呼吸道疾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證據表明硝基酚被陽光分解成亞硝酸。
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先進的激光技術,使用了波長很短的極端紫外線,以飛秒的時間照射,持續時間只有十億分之一秒。整個過程測量的能量狀態和發生的分子變化,隨著時間硝基酚化合物分解。
觀察發現,硝基苯酚在被光激發374飛秒后就開始形成亞硝酸。在分解過程中,硝基酚分子在光照射下形狀扭曲,能量狀態發生變化,最終形成亞硝酸。
研究人員總結稱其“研究表明,用陽光照射鄰硝基酚是大氣中產生亞硝酸的直接原因之一。”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