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應該到珠三角、長三角去,到實體經濟的制造業中去?!必斦恐袊斦茖W研究院國資管理與資本運營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在做客中國青年報·三面財經直播間時向正在找工作的年輕人發出號召。
這位中國智庫的學者前段時間做了一次關于“就業難”和“人才荒”的調研,發現形勢有些嚴峻,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的轉型陣痛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市場上中低端“就業難”與中高端“人才荒”的矛盾更加凸顯。
硬幣的一面是年輕人擠破了腦袋想去北上廣,想去互聯網大廠,導致競爭異常激烈,另一面則是大量制造業企業的招人需求得不到滿足。文宗瑜表示,這樣的結構性錯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促就業”政策的成效和年輕人真正的獲得感。
“年輕人就業的觀念需要改變?!彼f,珠三角、長三角這些廣闊的天地未來會大有作為。
文宗瑜在調研中發現,很多制造業企業希望能有更多高校畢業生加入進來。一些企業主告訴他:在同樣招人用工的條件下,大學生比普通農民工更受歡迎,“大學生是排在優先序列的”。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傳統企業在積極謀求轉型,當中產生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和崗位,尤其是在新興制造業上?!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未來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建設“制造強國”更是擺在了首要位置。
珠三角、長三角顯然是當下乃至未來5年中國經濟、中國制造最有活力的兩大區域。在文宗瑜看來,選擇去那里就業,選擇制造業是在投資未來。
“剛剛走出校門的年輕人有個錯覺,認為金融證券、互聯網等現代服務業收入更高,但從實際數據及調研情況來看,高收入的崗位很多集中在制造業企業?!蔽淖阼け硎?,根據他和團隊追蹤的數據,畢業5年后的大學生在制造業企業中很多能提升至中層崗位,在格力、美的等制造業頭部企業中,年薪30萬元以上的比比皆是。
在制造業中,文宗瑜著重提及了新興制造業企業,這些企業這兩年的發展給了他驚喜。調研中,他發現目前中國新興制造業企業發展迅速,人才缺口更大?!八麄優槟贻p人提供的報酬更多,而且未來收入增長的空間也更大。”
他說,年輕人如果能夠把自己的工作和未來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中國制造業的做大做強緊密結合在一起,機會就會更多,也更有成就感。
針對當下“就業難”與“人才荒”的結構性矛盾,文宗瑜認為化解要從“促就業”切入。
“如果只是簡單實現勞動要素的供給需求平衡,仍然無法解決‘就業難’與‘人才荒’的結構性矛盾?!彼f,著眼尊重勞動要素配置的內在規律,通過“促就業”優先緩解“就業難”壓力;隨著就業壓力的緩解及就業崗位增加,在“促就業”及增加就業過程中會帶動人才培育培養,“‘促就業’的成效越明顯、增加的就業崗位越多,培育培養出的人才也會越多?!?/p>
他還說,面對當下仍在繼續加大的就業壓力,政策應相應調整,鼓勵更多企業提供短時就業崗位與分時工作崗位,允許企業的短時就業崗位與分時工作崗位免交社保及住房公積金,給予企業靈活用工的更多自主權。當然,政府也可以通過財政補貼激勵企業提供短時就業崗位與分時工作崗位。在某種意義上,企業靈活用工的自主權越大,越愿意提供更多就業崗位。
另外,大學生從校門走到工廠是關鍵一步。建立企業層面有資金、有機構、有專人保障的實習制度可以形成“促就業”與“育人才”的共振。
“要把當下大學畢業生群體的就業問題與中高端人才的培育培養及開發統籌考慮?!蔽淖阼ぬ岬?,發達國家大多建立了完善的大學畢業生實習制度,企業會專門安排預算資金、專類機構、專門人員或管理技術人員定期輪崗對大學生進行指導。
具體來看,大學畢業生的實習可以從大學畢業前一年持續到大學畢業后的第二年,以2-3年為實習周期,大學生自愿進入建立了大學畢業生實習制度的企業實習,企業除了根據大學畢業生實習制度規定給予大學畢業實習生生活保障及實習工作補貼,還要安排專門人員或技術管理人員定期輪崗對大學畢業實習生進行實習工作指導,更要對大學畢業實習生的實習工作指導進行效果評價;大學畢業實習生實習工作結束后,既可以選擇留在實習企業工作,也可以選擇其他企業或機構的就業崗位。
文宗瑜說,通過這樣一個大學生實習制度的建立,來改變整個勞動市場供給的結構,能讓整個勞動市場的供給和需求更無縫隙地對接。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