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后都是各個工廠企業用工需求旺季,并且由于業界普遍憧憬2021年中國經濟迎來疫情后的超級反彈,各行業發展信心充足,企業在招人計劃方面毫不吝嗇。
筆者在上周末就在東莞某個鎮公園體驗了一番。現場數十家企業在公園過道擺攤招工,從用工中介到上市企業均有,工種從保潔員到各種技工、軟件設計師等均有。但是路過咨詢的人并不多,在與某家企業人員交流后,發現他已經連續一周在此擺攤招聘,不經政府組織,都是自發前來的,沒招到幾個人,筆者確實感受到了目前工廠招工難的現狀。
另外,對制造業工人造成沖擊的有三大行業:外賣、快遞、網絡直播。這三個行業都搶走了不少的年輕人,據了解,截至2020年10月,美團外賣騎手全國總共有399萬左右。如果再加上其他品牌外賣的,以及快遞員,玩抖音和快手直播的年輕人,保守估計給制造業帶走了1500萬以上的勞動力。
未來制造業工廠,特別是用工量較大的產品領域,這批企業的出路就是實現產線自動化。
日前筆者參加了在廣州琶洲會展中心舉辦的工業自動化技術及裝備展覽會(SIAF),體驗了當前我國制造業自動化發展的技術與產業盛況。
事實上,我國的工業制造水平總體上還未完成半自動化階段,近些年政府也大力扶持機器換人、高端自動化加工設備的發展,加快提升我國的制造業走向自動化。
這幾年高速機床、工業機器人、激光加工設備、3D打印、智能高端數控設備等廣受歡迎。這些設備實現了完全智能加工制造,幾乎可以實現部分產線無人化,大大節省了勞動力,給工廠節省了成本,而且產出量還遠遠超出以前采用人力加工。在我國,目前在電子制造、汽車、家電、電池、塑料等行業已經大量引進了自動化產線,但當前主要是以行業龍頭企業采用,很多中小型企業自動化生產率仍然很低,這是一條漫長的轉變之路。
以往,在工控自動化方面,從硬件到軟件,歐洲、美國、日本的企業都是占據了技術與市場的領導地位,在部分領域實現壟斷。近10來年我國的工業控制發展迅速,技術突破較快,在一些中低端運動零部件已經出現大量中國品牌了。在SIAF展會上,筆者看到現場從減速機、伺服系統、機器人,到板卡、軟件、總線集成以及集成終端設備,應有盡有。
這幾年工業機器人發展比較火熱,其應用迅速進入到各個行業的制造產線上,成套的自動化生產系統集成越來越多,特別是一些大型制造企業對于自動化轉型的需求特別大。可以很樂觀預估自動化是我國工業制造必然的趨勢,也是我國工業制造轉型升級最重要的道路。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