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秒激光脈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驅動了半金屬晶體中的電子躍遷(圖片版權:Sam Beaulieu博士)
近日據外媒novuslight消息,德國弗里茨·哈伯研究所和馬克斯·普朗克物質結構與動力學研究所通過聯合研究發現,激光脈沖可以讓材料特性發生超快轉換。未來,這一研究發現將開啟全新晶體管研制的道路。
在當前的材料研究領域,盡可能提高電子技術的運算速度是核心問題,而快速計算技術的關鍵組件是晶體管。作為邏輯運算中的基本步驟,電路開關中的晶體管控制著電流的瞬時開、關。
為了提高對理想晶體管材料的了解,物理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新的方法來實現“極快開關”。現在,德國研究人員通過運用激光技術,成功研制出一種新型的超快開關。參與該研究項目的科學家,試圖找到改變材料特性的最佳方式,例如使磁性金屬變得沒有磁性,或者改變晶體的電導率。
幾十年來,控制電子排布始終是晶體管研究領域的關注焦點。但以前嘗試過的各種方式,在速度方面還是沒能達到理想效果。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物理化學系主任Ralph Ernstorfer表示:“我們知道諸如溫度或壓力變化之類的外部影響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過程還是要花費至少幾秒鐘的時間,這對于控制電流還是顯得太慢。”
對于經常使用計算機和智能手機的人來說,幾秒的等待時間都顯得非常漫長。因此,Ralph Ernstorfer團隊的任務是通過使用激光脈沖,讓材料的特性發生瞬時轉變。研究團隊使用了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激光脈沖設備,通過向一種半金屬材料(包含了鎢和碲原子)發射超短脈沖激光,成功將材料電子排列轉變的時間縮短至100飛秒。
研究人員發現,晶體受到激光照射后,其內部的電子結構會迅速進行組合,這就實現了改變材料電導率的效果。團隊成員Samuel Beaulieu談到:“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新儀器記錄材料特性轉變的整個過程,這是一項了不起的研究成果。以往我們只對材料穩定態的電子結構有所了解,這是首次觀測到材料電子結構的變化過程。”
同時,研究團隊還對這種新工藝方法進行了建模,從而揭示了材料特性實現瞬時轉變的原因。撞擊在材料上的激光脈沖,能瞬時改變材料電子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激光脈沖也是行業熟悉的“Lifshitz transition”(費米面拓撲相變)的原始驅動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