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解敏5月13日報道:超強超短激光是目前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能為人類提供前所未有的實驗手段與極端物理條件,在材料科學、激光聚變、核物理與核醫學、實驗室天體物理等領域具有重大應用價值,是目前國際競爭的熱點領域。
近日,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共同頒授第25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其中,中科院上海光機所超強超短激光攻關青年團隊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這個年輕的團隊承擔了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又稱“羲和激光裝置”)的研制任務,“羲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十個太陽的母親”,該激光實驗裝置得名于此。輸出功率高達10拍瓦(1拍瓦=1千萬億瓦),即每平方厘米10的22次方瓦。脈沖壓縮后寬度達到飛秒量級,相當于10個太陽輻射到地球的總功率匯聚到一根頭發絲上。
如此“高能”的功率,為人類科研提供了猶如在恒星內部或是黑洞邊緣才能產生的極端物理條件。同時,它也能為癌癥治療、生物成像、精密加工等民生領域的新技術提供支撐。
身為黨員,使命在身
團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儒新擔任項目負責人,85后青年科研骨干擔任黨支部書記,總人數52人,其中35歲以下青年比例超六成。他們秉承“激光在我手上,家國在我心中”的羲和激光精神,奮戰在科技攻關前沿。
於亮紅是超強超短激光運維組的負責人,同時還身兼強場激光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二黨支部書記。於亮紅經常和團隊成員說,身為黨員,使命在身。這讓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都有更強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投身科研工作。
“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實驗工具和實驗手段,有了它,我們就可以在實驗室里創造極端物理條件,開展許多常規情況下無法進行的研究?!睔W盟等國的10拍瓦激光裝置的研制計劃部署都比中國早,因此他們不得不快,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十分清楚這一點,“科研就是要做到第一”。多年科技攻關經驗,讓於亮紅深刻地體會到:“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能靠我們自己的努力奮斗得來。”
於亮紅的老家在湖北黃岡,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令他十分揪心,但他始終將集體主義精神放在首位。春節假期期間,於亮紅報名參加光機所黨委“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志愿者活動,協助完成外地返滬職工的隔離工作。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2月11日他就開始駕車往返嘉定與浦東,率先開展復工復產……
100拍瓦超強超短激光已獲立項
正是憑著夜以繼日地奮斗在科研一線,和對科技真理充滿樸素的信仰,2017年10月這個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10拍瓦(1億億瓦)激光放大輸出,被《科學》文章評價為第一臺激光器發明以來在激光脈沖功率提升方面的第五大里程碑(前四項均來自美國)。這項成就獲得時,團隊成立僅14個月。
2019年12月7日,裝置獲得激光中心波長為800納米,輸出能量404焦耳,重復頻率3分鐘/發次(較原項目指標提升40倍),壓縮后脈沖寬度達24.6fs,平均峰值功率11.7拍瓦(最高峰值功率12.9拍瓦)的結果,再次刷新世界紀錄。
2020年12月,該裝置通過項目總體驗收,建成世界首臺10拍瓦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并逐步向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用戶開放,成為光子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
2019年設施年運行發次達1089發(成功率97.2%),首次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個年運行千發次以上的設施之一。2020年設施運行總發次再創新高,達到1447發,大幅提升了裝置的科學效益,為我國激光聚變研究在新的競爭時期率先取得突破提供保障。
記者了解到,當前在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上建設以100拍瓦超強超短激光為核心的極端光物理線站的建議,已經獲得立項并開始建設,被《科學》雜志評價為“中國團隊正切實引領通往100拍瓦激光的道路”“這會是一個全新的物理學”。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