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產業資訊

    全球50家車規級激光雷達企業大盤點:國內占半壁江山,部分企業有望“出圈”

    激光制造網 來源:集微網2021-06-10 我要評論(0 )   

    激光雷達已經成為高級輔助駕駛、智能駕駛的必備器件之一,它們對汽車智能化變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全球涌現出了一批以提供車規級激光雷達、賦能智能駕駛的企業,...

    激光雷達已經成為高級輔助駕駛、智能駕駛的必備器件之一,它們對汽車智能化變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全球涌現出了一批以提供車規級激光雷達、賦能智能駕駛的企業,面對汽車產業新變革,這些企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從成立時間看,國際企業入局比較早,如起家于1983年的Velodyne LiDAR、成立于1998年的IBEO、脫胎于2009年谷歌的Waymo、2012年開始起步的Quanergy等,這些激光雷達企業起步早,發展相對成熟,在技術積累、客戶開發、產品應用實踐等方面擁有較強優勢。

    本土企業雖然也不少,但基本都成立于2014-2018年,尤其是在2015-2016年最為集中,成立于2005年的北科天繪算是國內激光雷達企業中起步較早的了。整體看,本土企業較國際公司在技術積累、產品驗證等方面與國際企業還存在差距。

    不過,對車規級激光雷達這一新應用產品,國內外企業都存在著共同的痛點,那就是量產難、成本高,單價動輒數萬美元的激光雷達難以被各主機廠所接受,而要降低單價,規模化量產是關鍵,這也成為了當下各車規級激光雷達企業“上車”前著重解決的問題。國內的速騰聚創、禾賽科技兩家公司為此提出了“硬件+算法”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希望以低線束、低成本、量產化的激光雷達產品打通市場。

    伴隨全球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踩下加速油門,全球激光雷達企業紛紛快馬加鞭。國際部分,Ouster、Velodyne LiDAR、Luminar、Innoviz和Aeva 5家企業已經率先成功上市,將借助資本力量充盈自己的實力,繼續領跑全球激光雷達市場。國內部分,禾賽科技、速騰聚創、雷神智能、北科天繪、北醒光子等本土龍頭企業也不甘人后,在加速融資或籌備IPO,繼續尋求為主機廠提供高性價比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

    4月15日,華為首次公布自動駕駛公開路測體驗視頻,搭載華為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自動駕駛方案的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在繁忙的城市道路中實現了全程無人干預自動駕駛,令激光雷達產業波瀾起伏。

    更震動行業的是,華為該款激光雷達產品單價僅需200美元,雖然較華為單價100美元的目標仍有一些差距,但價格幅度下降之大,讓主機廠商們看到了激光雷達規模化“上車”成為了可能;當然,相對激光雷達友商來說,華為產品的落地,讓他們壓力倍增,無論國際企業還是本土公司,都已經在暗暗攢著一股勁,要加速打破自己頭上的枷鎖,以實現快速“上車”。

    可以預見,車載激光雷達產業即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與變革期。那么,引領這一波車載激光雷達量產化、低成本、高性能變革的企業都有哪些?本文將在此前《國內外20家車規級激光雷達優質企業盤點!》一文的基礎上繼續盤點,將為您帶來全球50家車規級激光雷達企業基本情況以及他們最新動態分享,他們將如何指點汽車產業智能化變革?請看下文。

    一、國內激光雷達企業(25家)

    1.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是全球領先的3D傳感器(激光雷達)制造商。2014年成立于上海,致力于開發基于激光的機器人傳感技術。依靠近500人的團隊打造出一系列創新型傳感器解決方案,兼顧業內頂尖的產品性能、可量產的設計以及出眾的可靠性。禾賽憑借自主研發的微振鏡和波形加密技術,始終引領傳感器創新的發展方向。經過多年深耕,禾賽在核心元器件、自研芯片、車規級生產能力、功能安全、主動抗干擾技術以及基于深度學習的激光雷達感知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2020年,禾賽科技推出激光雷達128線“機皇”,實現了高性能與低成本的結合。

    目前禾賽科技在全球范圍內均有專利布局,客戶遍布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的70+座城市。迄今為止,禾賽已完成累計數億美元融資,投資方包括德國博世集團、光速、百度等全球知名的行業企業和投資機構;同時與滴滴、百度、 Kodiak Robotics等企業達成合作。禾賽科技原本有望成為國內激光雷達“第一股”,不過其已于3月5日主動終止IPO。

    禾賽科技自主研發的激光雷達Pandar40已經裝在了硅谷、底特律、匹茲堡及歐洲和中國各地的數十家頂尖自動駕駛公司的無人車上。美國加州現有獲得無人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過1/3已經是禾賽Pandar40的付費客戶。

    而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禾賽科技曾聯手速騰聚創狙擊激光雷達霸主 Velodyne,并導致后者直接退出中國市場。

    2.速騰聚創

    RoboSense(速騰聚創)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領先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Smart LiDAR Sensor System)科技企業;通過激光雷達硬件、AI算法與芯片三大核心技術閉環,為市場提供具有信息理解能力的智能激光雷達系統,顛覆傳統激光雷達硬件純信息收集的定義,賦予機器人和車輛超越人類眼睛的感知能力,守護智能駕駛的安全。

    RoboSense總部位于深圳,擁有來自全球頂尖企業和科研機構的人才團隊,為RoboSense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目前獲得超過600項專利。RoboSense產品技術的領先建立在多學科多層級的技術積累之上。速騰聚創為客戶提供多種智能激光雷達系統解決方案,產品技術包括:MEMS與機械式激光雷達硬件、硬件融合技術、AI感知算法等。

    RoboSense在市場上已經獲得成功的基礎:合作伙伴覆蓋全球各大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車企、一級供應商等,產品技術已廣泛應用于自動駕駛及高級輔助駕駛乘用車、商用車、物流車、機器人、RoboTaxi、RoboTruck、RoboBus、車路協同、公共智慧交通等場景。4月19日,速騰聚創與斑馬智行、AutoX達成戰略合作,三方將在操作系統、融合感知、自動駕駛AI算法等方面深度合作,打造基于人機共駕的新一代智能座艙。

    3.鐳神智能

    鐳神智能成立于2015年2月,是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及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致力于以穩定、可靠的激光雷達環境感知技術賦能產業升級,服務覆蓋無人駕駛及汽車輔助駕駛、智慧交通、機器人、物流、安防、測繪、港口和工業自動化等八大產業生態圈。

    憑著深厚的科研實力,鐳神智能以完整的研產銷一體化經營體系,打造了市面最齊全的激光雷達產品矩陣,不僅是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了TOF時間飛行法、相位法、三角法和調頻連續波等四種測量原理的激光雷達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家自主研發出激光雷達專用16通道TIA芯片、激光雷達自動化及半自動化生產線、1550nm光纖激光器的激光雷達公司。

    今年3月10日,鐳神智能宣布國內首條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產線落成,并表示在Q2啟動定點項目的量產交付。

    4月19日,鐳神智能與東風悅享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就激光雷達賦能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并于4月21日重磅發布全新車規級混合固態激光雷達CH128X產品,該產品已經在車規、性能、成本、配套和量產能力各方面具備了前裝量產條件。

    4.北科天繪

    北科天繪于2005年由留學歸國人員創立,專注于激光雷達和航空遙感技術及產品的研發和生產,擁有世界唯一的全系列導航及測繪激光雷達裝備研制能力,總部位于北京,在蘇州、合肥分別設立有子公司,并在北美和歐洲設立有分公司和辦事機構。

    北科天繪生產的測繪類產品——機載(A-Polit)、車載(R-Angle)和點站式(U-Arm)系列激光雷達,覆蓋高、中、低空各類有人及無人機平臺、地面移動平臺和各類工程測量應用。

    2019年,北科天繪推出的新一代CFans-32和CFans-128固態激光雷達產品將全面升級智能車用激光雷達的傳感技術手段,為智能車導航提供全方位的高精度三維目標探測能力和分類識別能力。

    北科天繪擁有自主完整的核心技術體系,先后獲得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測繪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各類嘉獎和鼓勵,在國內外擁有很高的知名度。

    4月19日下午,北科天繪發布了三款全新的自主研發激光雷達產品:星探、風蝶、C-Fans-256,其中C-Fans-256的全方位掃描視場可以在無保護左轉等自動駕駛汽車難點場景下提供寬闊的視野,從而照顧到右側來車或者行人。運動相機級別的超高幀頻可以使其快速捕捉異常事件,同時精細的灰度識別提供了強大的車道線感知能力。

    5.北醒光子

    北醒光子是一家專注于激光雷達及其解決方案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于2015年,總部設于北京。秉承“做世界上最好的機器人眼睛”的經營理念,北醒不斷將新技術與應用相結合,輔助客戶探索安全智能行駛和自動化領域,快速進入“智能”新時代。

    截至目前,北醒光子已獲得包括IDG資本、順為資本、凱輝汽車基金(法雷奧LP)、達泰資本、Keywise資本及科沃斯等多家資本投資。2017年北醒光子入駐博世加速器,至今知識產權已獲得發明專利百余項。

    北醒光子激光雷達現已實現量產,年產能達到60萬臺。合作伙伴覆蓋全球超過64個國家和地區,為智慧軌道交通、智慧民航、智慧航運、車路協同及自動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物位檢測、安防、IoT等行業實現技術升級。

    北醒光子產品主要分為無人機定高雷達、小型避障雷達、多線長距雷達和AGV固態雷達。北醒光子的最新一代的固態激光雷達“Benewake-Horn-X(角龍)”可最遠探測 350m,且服務目標為 L4 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

    北醒光子于今年3月發布大交通戰略布局。此前,北醒光子已與北京交通大學合作,在總投資8.37億元國家級重點軌交實驗項目中交付激光雷達及配套系統,成為業內首個中標參與該項目的激光雷達廠商。下一步,北醒光子將在今年量產全球第一款專注于軌道交通行業的激光雷達。

    6.華為

    華為在2018年正式宣布進軍汽車領域,目前在武漢有一個光電技術研究中心,主要負責研發激光雷達技術,目標是短期內迅速開發出100線的激光雷達。未來計劃將激光雷達的成本降低至200美元,甚至是100美元。

    2020年12月21日,華為發布車規級高性能激光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具備120°×25°大視野,應對城區、高速等場景的人、車測距訴求、全視場測距可達150米。

    隨后,華為96線車規級中長距前置激光雷達也已搭載于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車型上;除了北汽集團,華為還與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東風集團、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奇瑞控股、江淮汽車、宇通(客車)、賽力斯、南京依維柯、T3出行等車企達成合作,共建“5G汽車生態圈”。

    7.佳光科技

    佳光團隊專注于凝視型激光雷達、激光傳感器、光子芯片設計、3D重構等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提供涵蓋多種測距范圍的激光雷達產品,著力于車規級別高安全系數的高精度雷達的量產研究。

    目前佳光科技的主要產品為單線激光雷達INS-1、單線離軸激光雷達L1NO、24線激光雷達INS-24、MEMS固態激光雷達INS-M1和大面陣凝視型激光雷達ZEN-2A,上述產品可以應用于無人駕駛、無人配送、智能交通、服務機器人等各個領域,并支持不同行業用戶進行定制化的系統設計與應用開發,提供符合高精尖行業特殊需求的個性化產品。

    佳光科技已與中電44所、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及其他學校及科研機構實現產研結合,同時與富士康、智行者、某整車廠、某1級供應商等企業達成合作,實現技術及商業的同步落地。

    8.砝石激光

    砝石激光(FaseLase)成立于2014年,團隊由多個激光制導專業人員組成且具有三十年超快激光雷達的開發經驗,多年對惡劣環境下高速移動物體的激光點云數據采集、分析,形成對激光點云數據后處理算法與深度學習方法,從而自主研發出蜂眼系列激光雷達。

    砝石激光主要產品包括:產品包括激光測距模組、多層安全防護激光雷達、蜂眼TOF激光雷達、二維TOF激光雷達傳感器、微型激光測距傳感器、經濟型激光測距傳感器、光幕激光測距傳感器等。

    目前,砝石激光應用于ADAS和無人駕駛領域的產品型號有M16和M4兩種,其中M16是一款16線三維激光雷達,主要用于對中遠距離快速移動物體的測量和快速移動物體對周邊環境的測量;具有測量速快、空間分辨率高、點云數據捕獲密集、體積小等特點,是無人駕駛汽車和ADAS的必備核心傳感器,同時還可應用于三維地圖測量等領域。

    9.覽沃科技(Livox

    覽沃科技(Livox)是DJI大疆創新內部孵化成立的獨立公司,成立于2016年,致力于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激光雷達傳感器,應用于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測繪、移動機器人等多個行業,已銷往26個國家和地區。

    Livox Horizon(覽沃浩界)是覽沃科技(大疆)專為L3/L4自動駕駛打造的一款激光雷達。與傳統的采用機械旋轉結構的激光雷達不同,浩界采用的是非重復式掃描方式。傳統的機械激光雷達,通過電機帶動整個激光頭做圓周運動,其掃描方式通常呈360度線式掃描。

    今年初,小鵬汽車宣布與Livox覽沃科技達成合作,將在今年推出的全新量產車型上使用其生產的小鵬定制版車規級激光雷達,Livox也正式成為小鵬汽車在激光雷達領域的首家合作伙伴。

    10.萬集科技

    萬集科技成立于1994年11月2日,是專業從事智能交通系統(ITS)技術研發、產品制造、技術服務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車聯網、大數據、云平臺、邊緣計算及自動駕駛等多個領域積累了大量自主創新技術,開發了車路兩端激光雷達、V2X車路協同、ETC、動態稱重等多系列產品;為國內唯一既有激光雷達又有V2X,且能夠將其綜合起來提供路側智能感知+計算+傳輸產品及算法的廠商。

    萬集科技在北京、武漢和深圳建立了三大研發中心,截至2020年12月31日,萬集科技已擁有一支500余人的研發團隊,其中研發團隊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占研發總人數48%,累計授權專利761件,累計授權軟著186件。

    截至2020年底,萬集科技車載激光雷達已實現產品化,符合車規級設計,可以嵌入車身,不影響車輛外觀,并已通過多項車規級測試;同時與宇通客車就車載激光雷達達成商用合作,產品應用于其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后續萬集科技將進一步拓展與車企在激光雷達領域的業務合作。

    11.洛倫茲

    洛倫茲成立于2017年11月,總部位于北京中關村核心區,是以3D激光雷達、3D點云與其他圖像(如RGB、熱成像、毫米波)融合技術,目標場景感知認知算法及解決方案為核心的智能感知和人工智能公司。

    產品廣泛應用于各級別自動駕駛車輛、無人送貨送餐車、機器人及AGV;周界防護、區域監控、人員計數及行為監控預警;港口自動化、倉儲自動化;以及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成立之初洛倫茲即獲得清華同方、啟迪、東方國獅等知名機構的千萬級天使投資。核心團隊畢業于清華大學、中科大、UCLA,在激光及人工智能領域有數十年行業經驗。

    洛倫茲產品包括固態激光雷達、TOF深度相機、3D圖像處理芯片、算法及應用系統,發布的I系列激光雷達在研發初期便以滿足車規作為先發條件,被設計可在100kLux強光以及-40℃ ~ 85℃溫度下工作,使用壽命超過10000小時,并擁有防水、防塵、防鹽霧、避雷等特性。

    12.博未傳感

    博未傳感成立于2016年10月,是一個低成本無人駕駛激光雷達研發商,采用原創性的專利技術,開拓了低成本、微型化激光雷達的新方向。

    企查查信息顯示,該公司已于2018年研發出成本低于500美元的無人駕駛激光雷達。截至2021年4月共申請專利11項,但10項激光雷達相關專利均已撤回或權利終止。

    13.探維科技

    探維科技成立于2017年,創始團隊主要來自于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十多年高速脈沖激光測距和芯片化信號處理技術的開發經驗,是國內最頂級的激光雷達團隊之一,目前已推出新一代的車載激光雷達產品。

    2020年4月,探維的Tensor-Pro固態激光雷達產品就已經完成量產,陸續完成交付超過千臺,年產量也已經達到5000臺。

    據了解,Tensor-Pro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16線三維固態激光雷達,基于微振鏡掃描的技術路線,能夠對周圍目標物進行TOF測距,生成帶有位置深度信息的三維點云,實現對周圍環境的快速、精確感知,且具有探測距離遠、測距精度高、分辨率高、環境穩定性好等優點。

    14.一徑科技

    一徑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致力于提供國際領先的全固態激光雷達解決方案,提供有全固態激光雷達產品,支持在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等領域應用。

    2019年1月,發布首款MEMS激光雷達ML-30,2020年1月再發布中短距離激光雷達ML-30s以及長距離激光雷達ML-X。

    2020年4月,一徑科技A+輪融資7000萬元,用于車規級MEMS激光雷達的量產及市場推廣,為國內首家宣布量產進程的公司之一。

    2020年7月,一徑科技工廠落地江蘇常熟,標志著一徑科技車規級規模量產正式開啟。同年8月,一徑科技與嬴徹科技就干線物流卡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商業化達成戰略合作,一徑科技成為嬴徹科技量產MEMS激光雷達供應商,其最新的ML系列激光雷達將會供應于嬴徹科技干線物流的量產自動駕駛車型。

    15.流深光電

    流深光電成立于2016年,總部位于江蘇無錫,是國內首家、全球第二家擁有128線多線激光雷達量產能力的公司。創始人孫偉偉曾就職于兵器工業集團、Newport等知名光電、激光測距/雷達等研發機構。

    2019年2月,流深光電首次公開兩款激光雷達產品車規驗證及量產計劃。面對前裝市場,流深光電計劃與車和家合作,完成48線激光雷達Argus的車規級驗證;面向自動駕駛測試運營市場,則計劃實現128線激光雷達Omini的商業量產。

    不過2019年5月之后,流深光電的最新進展再未作透露,僅在2020年11月25日做過一次注冊資本變更以及投資人變更。

    16.銳馳智光

    銳馳智光原名飲冰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致力于激光雷達制造和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銳馳智光專注于探索激光傳感器在自動駕駛及智能交通領域的落地應用,并持續拓展激光傳感器的應用范圍,諸如機器人、車路協同、智能家居等場景。

    目前銳馳智光擁有3款車規級激光雷達產品:LakiBeam128、LakiBeam128L、LakiBeam128S。其中LakiBeam128與LakiBeam128L為今年3月份推出,據介紹,LakiBeam128百萬臺級別單臺售價289美元,LakiBeam128L(遠距版)百萬臺級別單臺售價195美元;兩款產品均采用硬件預埋模式,支持面向應用場景定制更高線數。LakiBeam128可用于前視和補盲兩類場景,LakiBeam128L則主要作為前視激光雷達使用。

    17.傲視智繪

    傲視智繪于2015年12月15日成立,專注于智能駕駛和智能機器光電傳感及智能信息處理產品研發,致力于為智能駕駛和智能機器人提供一流的視覺光電傳感產品及創新的系統解決方案,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激光主動三維成像技術和深度學習算法,針對汽車主動安全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開發新一代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目前其產品主要應用于AGV上,如單線激光雷達LS系列、3D激光雷達掃描儀TLS系列等,在自動駕駛上,單線激光雷達HLD-1L01曾參與過無人車與無人機協作展示。

    18.愛萊達

    愛萊達成立于2017年,是由中科院科研團隊創辦的高科技研發型企業,團隊具有近二十年的激光相干、激光調制/解調、激光掃描及相關算法等基礎技術研發經驗,是國內第一家系統性研究和開發FMCW激光雷達的企業,擁有國際一流的科研成果和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愛萊達總部位于杭州市濱江區,2021年新成立的研發中心位于上海市嘉定區,地處智能傳感器產業腹地,專注服務于智能駕駛交通工具開發。愛萊達現推出有iLiDAR-Long車載激光雷達產品以及車載demo樣機

    19.歐鐳激光

    歐鐳激光成立于2016年,為巨星科技控股子公司,是一家基于mems、激光等現有技術,研發、生產、銷售激光投影顯示模組、車用3D激光雷達、機器人用2D、3D激光雷達等產品的公司;致力于開發工具車輛、城市移動空間和BIM測量所需要的傳感器、激光雷達、光機電模組以及配套測試、測量軟件,業務側重于移動測繪、工業移動機器人、安防機器人等領域。

    在車載激光雷達方面,歐鐳激光目前開發有LR-16F實時3D多線束激光雷達,具有360°(水平)和±15°(垂直)掃描角度以及100米范圍檢測能力。

    20.光珀智能

    光珀智能于2015年05月14日成立,是全球首家實現固態面陣激光雷達量產的公司,產品主要應用于安防監控、汽車自動駕駛、機器人導航、三維建模、虛擬/增強現實、人機交互、機器3D視覺等領域。

    2017年10月,光珀智能發布了GP001、GP002、GP003三個系列高性能固態面陣激光雷達,其中GP001系列短距離檢測車載激光雷達,GP003系列為長距離檢測車載激光雷達。

    據了解,光珀智能新一代固態面陣激光雷達具有高精度、高分辨率、強感知能力、低成本、遠距離、抗陽光等顯著優勢,能獲取超大的數據量,對周圍環境有著超強的感知能力。

    21.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于2016年10月在西安成立,曾獲博世創投兩次注資,專注于車載固態激光雷達系統及其核心芯片和消費電子用3D傳感器及其核心芯片的設計、研發與生產,致力于為用戶提供以3D TOF接收陣列芯片為核心的一體化解決方案。

    2019年1月,飛芯電子總部搬遷至寧波市奉化區,保留西安為其獨立子公司。其產品主要應用于汽車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消費電子、智能安防、智能機器人等多個智能領域。

    基于Flash發射體系,飛芯電子推出“創新式”3D Flash車載雷達解決方案;2021年,其一代產品將推出demo版,覆蓋汽車、工業和手機、門鎖、掃地機器人等消費類應用;在研的二代激光雷達方案將在接收端采用相干探測,力求發揮出相干探測的極限靈敏度。

    22.未感科技

    未感科技成立于2018年,團隊成員來自全球領先光電產業界,如華為、中興、富士通等。未感科技產品包括“高端激光雷達”和“激光雷達方案、物理層算法芯片及OPA光源模組”,致力于幫助和支持汽車主機廠、一級供應商和固態激光雷達公司做更好的激光雷達。

    2021年3月,未感科技推出360°掃描激光雷達SF-16-400和長距高分辨率激光雷達暴龍TREX LIDAR兩款產品,前者適用于適用于無人車、測繪、巡檢等領域,后者具備500米長距探測范圍和垂直100線高分辨率,是新一代高性能、低成本、可大規模量產的三維激光雷達。

    23.洛微科技

    洛微科技(LuminWave)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純固態芯片級激光雷達研發商,其將光相控陣(OPA)、連續波調頻(FMCW)和晶圓級微納光學等的技術應用到LiDAR領域,自主研發了純固態成像級激光雷達(Imaging Grade LiDAR)以及實現了毫米級的系統級封裝(SiP)的微激光雷達(MicroLiDAR)。洛微團隊是最早同時布局OPA+FMCW路線的團隊,有百萬量級硅光技術芯片量產經驗。

    洛微科技旗下可用于汽車領域的產品有:LW-FS8864-SMx系列、LW-SDL-200系列等。

    24.國科光芯

    2019年4月國科光芯成立于海寧,作為浙江海寧泛半導體基地重點招商項目引進落戶,依托中科院強大的技術和人才優勢,以硅光技術作為基礎平臺性技術,基于核心硅光芯片,開發顛覆性的相干&相控陣固態激光雷達產品及解決方案,將建成國內頂級水平的硅光芯片和器件研發及設計平臺。

    國科光芯開創性地采用全新硅基材料體系波導,開發了可從780nm到1650nm進行定制的激光雷達掃描芯片,為百米級甚至公里級探測距離的車載激光雷達應用提供了可行性。目前國科光芯計劃用五年的時間完成自動駕駛用OPA芯片的量產導入、車規認證等工作。

    25.嶺緯科技

    嶺緯科技(Neuvition)成立于2017年,是MEMS+1550nm技術路線的固態激光雷達專業廠商,產品具有700線超高分辨率,600米超長的有效探測距離和領先的視頻融合技術,主要應用于自動駕駛(車載激光雷達)、車路協同(智慧高速)、軌道交通(侵限檢測)、三維測繪(體積測量)等應用場景。

    2018年7月,嶺緯科技發布首版480線高清視頻激光雷達Titan M1,該款高清激光雷達可提升自動駕駛車輛的遠程視物能力,從而提升安全性;2020年12月10日,嶺緯激光雷達再發布Titan SL系列-單線激光雷達,產品型號包括Titan M1-SL和Titan M1-R-SL。

    二、國際激光雷達企業(25家)

    26.Velodyne LiDAR

    Velodyne最早以音響業務起家(1983年成立),隨后業務拓展至激光雷達等領域。2016年Velodyne將核心業務激光雷達部門剝離,成立新公司Velodyne LiDAR。該公司開發的LiDAR傳感器被谷歌等涉及自動駕駛的公司廣泛使用。Velodyne Lidar也憑借其發明的實時環視激光雷達傳感器開創了自動駕駛技術的新紀元,成為掌握激光雷達核心技術的少數企業之一,同時與谷歌、通用汽車、福特、Uber、百度等全球自動駕駛領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占據了車載激光雷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從產品布局上來看,機械激光雷達市場是Velodyne的絕對優勢,其在此領域擁有廣泛的產品布局,此外 Velodyne也在前裝固態激光雷達市場蓄勢待發。2020年底,Velodyne Lidar宣布推出最新款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Velarray H800,目標售價低于500美元,以推動其在消費者產品和商用車市場得到廣泛應用。

    27.IBEO

    IBEO于1998年在德國漢堡成立,先于2000年被SICK AG并購,后又在2009年剝離獨立出來,目前有40%的股權控制在采埃孚手中。

    IBEO是全球第一個擁有車規級激光雷達的企業,其于2017年推出了全固態激光雷達A-Sample樣機;與法雷奧合作開發并量產車規級激光雷達SCALA,旗下既有LUX系列產品,還有與長城汽車、亮道智能共同開發的ibeoNEXT等產品,主要應用于奧迪、長城等車企。

    其中ibeoNEXT基于一種新型的固態光子激光測量技術,通過并行處理多個激光脈沖,該傳感器可以實時生成其環境的高分辨率三維模型,也能夠識別防撞護欄和道路標線、車輛、騎車人和行人等,以及他們的位置和運動軌跡。該產品于2020年10月開始交付,長城是其首批客戶之一。

    28.Quanergy

    Quanergy是與Velodyne、IBEO齊名的車載激光雷達企業,于2012年在美國硅谷成立,2014年推出第一款產品M8-1,并在奔馳、現代等公司的實驗車型上得到應用;2018年7月,其固態激光雷達生產線獲得IATF 16949認證,這是Quanergy將其車規級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推向市場的關鍵步驟。

    Quanergy提供的LiDAR傳感器和軟件能夠實時捕捉和處理高清3D地圖數據,并對物體進行檢測、跟蹤和分類,其應用領域包括交通運輸、安全、地圖勘測和工業自動化。

    Quanergy推出的產品包括M8、S3、S3-Qi、Q-Guard等,服務于奇瑞、吉利等車企。M8之后Quanergy相繼發布的產品開始走固態路線,采用了光學相控陣(OPA)技術,規模量產后可大幅降低傳感器價格。

    29.Aeva

    Aeva由兩位前蘋果工程師于2017年在美國加州創立。

    Aeva傳感器核心為調頻連續波(FMCW)4D激光雷達系統,這是一種將激光雷達傳感器的所有關鍵元件集成于一顆微型芯片中,可發射一束連續的、低功率的激光束來測量物體反射波頻率變化的技術,與Velodyne Lidar和Luminar Technologies等競爭對手不同。

    公開信息顯示,Aeva已與30家頂級OEM和汽車(奧迪、大眾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還獲得了大眾集團大股東保時捷的戰略投資,并與一些主要的Tier 1供應商建立了合作關系。今年初,電裝計劃與Aeva合作,進一步開發FMCW激光雷達,并將其推向大眾市場。

    30.Cepton

    Cepton于2016年在美國加州成立,創始人裴軍和核心團隊的大部分人曾在Velodyne任職。

    Cepton獨特之處在于,自主研發Micro-motion微動技術,有別于當前主流MEMS、Flash和OPA技術路徑。伴隨Micro-motion微動技術趨于成熟,Cepton相繼推出多款車規級激光雷達方案,如Vista、Vista-M、Vista-X及Vista-Edge激光雷達評估套件等。在激光雷達自動化量產上車層面,Cepton已經走在賽道前列,目前激光雷達良品率已達到95%。

    31.Luminar

    Luminar于2012年由17歲的Austin Russell在美國硅谷創立。2020年底,Luminar官宣,將通過與空殼公司Gores Metropoulos合并,在納斯達克上市。

    使Luminar真正在自動駕駛汽車市場上聲名大噪的,是其低成本激光雷達傳感器技術。通過與Black Forest Engineering的合作,Luminar解決了銦鎵砷成本昂貴的問題;最后,Luminar不但做出了光電探測器,還一并把解析和傳遞信號的芯片也解決了;同時,接收器的成本也從數萬美元跌至驚人的3美元。

    截至目前,Luminar已獲得豐田、奧迪、大眾、沃爾沃、Mobileye等合作客戶,Luminar預計,到2025年乘用車將占Luminar 70%的收入,其次是卡車(15%)和其他細分市場(9%),最后才是Robotaxi(6%)。

    32.Innoviz

    Innoviz于2016年創立于以色列,5位創始人中有4位出身于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隊經營技術部門,離開軍隊后各自在Consumer Physics、英特爾、Anobit(被蘋果收購)、bTendo(被意法半導體收購)和NovelSat等不同的科技公司、創業公司打拼,在MEMS、光電、半導體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

    Innoviz旗下產品有車規級別激光雷達傳感器InnovizOne,計劃2021年在寶馬的協助下量產。目前Innoviz激光雷達業務已擴張到以色列總部以外的地區,包括美國、中國、日本和歐洲。

    作為MEMS激光雷達的頭部公司,Innoviz與包括安波福、麥格納、恒潤和三星哈曼在內的零部件供應商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

    33.Waymo

    Waymo脫胎于2009年谷歌的自動駕駛汽車計劃,于2016年獨立出來,2017年,Waymo宣布已成功降低了90%的激光雷達成本。目前,Waymo已經研發了適用于短、中、遠程的三類產品。

    Waymo是谷歌孵化的一系列公司中最易于落地的項目。至今在自動駕駛系統演進方面,Waymo已進行5次迭代,從車型到傳感器方案,都經歷了數年的探索和優化。其第五代Waymo Driver傳感器和計算能力更加強大,核心零部件自研,成本較上一代降低50%。

    而隨著今年4月3日John Krafcik宣布辭去Waymo CEO一職,可能會拉開Waymo變革的一場序幕。

    34.Ouster

    Ouster于2015年7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于2015年發明了數字激光雷達,是高分辨率數字激光雷達傳感器的領先制造商,該傳感器廣泛用于工業自動化,智能基礎設施,機器人技術和汽車行業。2021年3月,Ouster與空白支票公司Colonnade Acquisition Corp.完成合并實現上市,成為一年內通過SPAC合并上市的第五家激光雷達公司。

    Ouster主要產品有超寬事業激光雷達OS0、OS1、OS2,以及基于其獨立數字激光雷達架構而研發的高性能固態激光雷達ES2,在美國和泰國設有工廠。

    35.LeddarTech

    LeddarTech于2017年成立于加拿大魁北克市,當年9月被馬瑞利收購,2020年7月,LeddarTech收購VayaVision,加速提供面向汽車和出行的綜合開放傳感器融合于感知平臺。

    此前,LeddarTech與法雷奧建立起合作,作為二級供應商向后者提供激光雷達技術,加入生產低成本車用固態激光雷達的隊伍。最近雙方的合作已經成功研發出固態LiDAR傳感專利技術Leddar,該技術整合了先進的光波數字信號處理和軟件算法,可實現固態LiDAR傳感器的量產。

    今年初,為推動研發、縮短上市時間和降低LiDAR系統的總體成本,安森美制造出一系列參考架構,為LiDAR模塊制造商、系統集成商以及汽車一級供應商提供平臺;如今,安森美已成為LeddarTM生態系統的成員之一,而LeddarTech也是安森美LiDAR合作伙伴計劃中生態系統合作伙伴成員之一。

    36.AEye

    AEye于2013年成立于美國舊金山,創始人Luis Dussan擁有軍用瞄準裝備設計經驗,獲LG電子、英特爾、空客、大陸集團等投資。今年年初,AEye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CF Finance Acquisiton Corp. III宣布已達成最終合并協議,計劃于今年在納斯達克上市。

    AEye的主要激光雷達產品包括4Sight M、4Sight A、AE100、AE200等,其中AE100、AE200基于iDAR感知平臺開發,產品已獲得TATA Elxsi、海拉、LG、ANSYS、大陸集團等企業采用。

    37.Innovusion

    圖達通Innovusion于2016年11月在美國硅谷成立,創始人鮑君威曾在百度負責自動駕駛傳感器和硬件的研發和調試工作,自2018年第2季度開始發售Innovusion獵豹激光雷達樣品,該產品具有集遠距離探測所需之高分辨率和高信噪比于一身的激光雷達技術;隨后又推出Falcon(獵鷹)等新品。

    Innovusion正在為北京、武漢、長沙、常州、滄州、福州、嘉興等城市提供智慧交通解決方案,也是蔚來汽車的激光雷達供應商。

    據了解,目前Innovusion計劃將生產、研發轉移到中國。

    38.Phoonic Vision

    Phoonic Vision于2014年在英國成立,主業務是開發面向汽車、工業以及防衛安全市場提供低成本激光雷達和視覺傳感器技術。2019年7月,該公司宣布,其研發出可實現采用飛行時間傳感技術的激光雷達。據悉,LidarVision探測器可在抓獲飛行時間數據的同時,抓獲視頻數據;其成本低廉,可使用CMOS工藝實現大批量生產,且無需利用雪崩倍增效應,即可實現高靈敏度。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自2019年5月起,國內外媒體鮮少再有關于Phoonic Vision的報道。

    39.Princeton Lightwave

    Princeton Lightwave于2000年在美國新澤西州成立,2013年Princeton Lightwave就生產出用于國防市場的LiDAR系統,價格是15萬美元。2014年,CEO Mark Itzler曾說過,隨著芯片處理工藝的提升和價格的下降,公司的技術還可以用于自動駕駛。至2016年7月,Princeton Lightwave宣布將精力聚焦于自動駕駛汽車的Geiger-mode激光雷達的技術研發上;2017年10月被福特投資的自動駕駛公司Argo.ai以10億美元收購收購,從此鮮少再露面。

    40.Aurora

    Aurora成立于2017年初,總部位于美國蒙大拿州,于2018年2月獲得來自Greylock Partners和Index Ventures的9000萬美元A輪融資,后還獲得紅杉資本領投,亞馬遜、殼牌石油等機構的投資。三位創始人之一的Chris Urmson此前曾任谷歌無人車項目CTO,是谷歌無人車項目的早期創始人之一。

    2019年5月,Aurora收購了成立于2016年的Blackmore,并獲得FMCW激光雷達技術。2020年7月,Aurora與Blackmore合作推出FirstLight激光雷達,該產品能夠在1550nm波長范圍內工作,可發射出更強的激光脈沖,同時仍滿足人眼安全標準。

    41.Tetravue

    2008年Tetravue在美國加州成立,以3D高分辨率成像起家,到2017年2月才獲得1000萬美元A輪融資,主要產品有3D Flash激光雷達,其解決方案集成了固態激光雷達技術、光學芯片以及3D數據建模和成像算法,沒有機械式組件,能夠幫助自動駕駛汽車實現更遠、更清晰和更實時的環境感知。

    2017年3月,Tetravue被博世收購。

    42.TriLumina

    TriLumina成立于2011年,總部位于美國新墨西哥州,其VCSEL技術包括創新的倒裝芯片(flip-chip)、背發射VCSEL陣列,可用于3D傳感、汽車安全駕駛輔助系統、激光雷達(LiDAR)以及其它新興領域的各種應用,近紅外VCSEL技術可廣泛用于3D感測、汽車安全和駕駛員輔助系統以及LiDAR等新興應用。

    2020年11月,TriLumina被創新光學和光子產品的市場領先設計師和制造商Lumentum收購。

    43.Pioneer

    Pioneer即先鋒電子,是一家老牌日本企業,成立于1938年。2016年9月,Pioneer在上海CES亮相了其所研發的激光雷達產品;2017年11月,Pioneer推出第一代3D激光雷達;2018年4月,Pioneer進入到第二代產品研發階段。2019年5月,Pioneer與佳能合作,聯合開發3D激光雷達傳感器,以支持Pioneer實現規模量產。

    2019年底,Pioneer公司和其自動駕駛子公司PSSI聯合開發了一款可量產的MEMS激光雷達,該傳感器體積更小、測量距離更遠,具備更優的測量性能,支持嵌入先進的自動駕駛汽車;該產品最終于2020年12月正式亮相。

    44.Blickfeld

    Blickfeld成立于2017年,總部位于德國慕尼黑,是一家專注于為自動駕駛和物聯網應用提供尖端LiDAR技術的領先供應商。該公司基于其專利保護的硅MEMS微鏡以及市售組件開發了專有的LiDAR技術。自2019年以來,Blickfeld一直在與Tier 1汽車供應商合作。

    4月22日,Blickfeld宣布其傳感器上可實現智能激光雷達(Smart LiDAR)功能,使得Blickfeld傳感器成為首批不僅可以收集詳細3D數據的LiDAR傳感器,還可以通過設備上的預處理功能進行計算并提供豐富的信息。

    45.SiLC Technologies

    SiLC Technologies于2018年在美國成立,是一家專注于光子傳感器和4D成像應用的硅光子學技術研發商,SiLC Technologies專注于4D視覺感知系統,SiLC Technologies的芯片上的“智能視覺”系統集成了光學信號處理,在返回光子轉化為電子之前,從返回的光子中提取更多的深度數據和速度數據。

    SiLC Technologies的單芯片光學引擎同時集成了激光器和檢測器組件,利用1550nm波長FMCW技術,SiLC Technologies的視覺傳感器LiDAR技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探測范圍得到了顯著提高,而且實現了低成本、低功耗應用。

    46.Baraja

    Baraja創立于2015年,總部在澳大利亞,在中國、美國均設有辦事處。Baraja在2018年7月推出了一種新型的激光雷達系統,該系統不同于傳統的機械掃描型激光雷達,而是采用了類似棱鏡的光學器件和變換波長的光,來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強大的“智慧之眼”。他們的Spectrum Scan方案解決了影響現有激光雷達技術的可擴展性、可靠性、車輛集成和性能問題。

    2020年初,Baraja宣布計劃推出下一代具有抗干擾能力的傳感平臺。

    47.Bridger Photonics

    Bridger Photonics于2006年在美國蒙大拿州創立,創始人為三位在蒙大拿州立大學一起深造的專業激光物理學家。

    Bridger Photonics專注于提供精密激光雷達(LiDAR)解決方案,以為工業傳感應用提高效率、實現新功能;其于2018年11月完成了A輪融資,全球光學巨頭蔡司(ZEISS)是該輪融資的唯一投資方。

    Bridger Photonics公司不僅提供單點距離測量,通過測量場景或物體上的許多點,還可以創建高分辨率的3D圖像。除了距離測量之外,Bridger Photonics公司還憑借其核心的掃描激光技術,實現了氣體濃度測量。

    48.Insight LiDAR

    Insight LiDAR成立于2016年,是Insight Photonics Solution全資子公司,2020年1月宣布推出用于自動駕駛汽車的FMCW LiDAR——Digital Coherent LiDAR。

    2021年3月,Insight LiDAR宣布為汽車市場提供最新款高分辨率遠程FMCW激光雷達傳感器Insight 400激光雷達,提供業界最高的分辨率(0.025°×0.025°)。

    隨即還有全新激光雷達Insight 1600,首次集成超高分辨率以及速度檢測功能,可以識別行人手勢;與其他LiDAR技術不同,Insight 1600采用了一種靈敏技術對環境進行監控,并使用低功率連續光波代替高功率激光脈沖感應周圍環境。

    據介紹,當Insight 400與Insight 1600結合使用時,Insight 400可實現360度遠程激光雷達全覆蓋,每輛車的激光雷達總成本不到1500美元,是其他解決方案的四分之一。

    49.Sense Photonics

    Sense Photonics于2016年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成立,2019年,Sense Photonics推出首款工業用固態FLASH激光雷達系統,該系統提高了整個行業內的高分辨率數據輸出性能標準;2020年1月,Sense Photonics首次推出用于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的模塊化FLASH激光雷達——Osprey,該組件售價為3200美元。

    目前,Sense Photonics在積極與汽車合作伙伴合作,包括一級汽車供應商、多家汽車OEM、重大的自動駕駛項目,以及德國半導體制造商英飛凌等。

    50.Veoneer

    Veoneer(維寧爾)創立于2017年,于2018年6月29日從全球最大安全氣囊和安全帶生產商Autoliv, Inc.剝離出來獨立運作,總部位于瑞典斯德哥爾摩,是一家汽車零部件公司,設計、開發、制造和銷售汽車安全電子產品,也是全球最大的汽車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自動駕駛(AD)供應商。

    Veoneer公司的產品組合中有多種技術,如:汽車雷達、激光雷達、帶駕駛員輔助系統的攝像頭、夜視系統、定位系統、約束控制、傳感和制動系統等。

    2020年8月,Veoneer(維寧爾)和高通公司決定聯手開發可擴展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協作性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由Veoneer(維寧爾)的下一代感知和駕駛策略軟件堆棧以及高通驍龍(Snapdragon)Ride平臺組合提供支持。

    小結

    從激光雷達發展歷程看,車規級激光雷達還處于創新成長階段,未來前景廣闊,正吸引著全球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這一行業,試圖分一杯羹。

    而時下正是全球眾多車企自動駕駛規劃由L1級向L2、L3級過度的關鍵期,未來幾年還將會快速切入到L4、L5級等更高一級的智能駕駛階段,龐大的激光雷達市場正在不斷釋放出來,眾多創新、創業型公司即將迎來市場爆發期。

    需要說明的是,相比芯片領域我國起步晚、突破國際企業設置的重重壁壘困難相比,我國在車規級激光雷達領域進展迅速,雖然起步慢了幾年,但成長迅速,且入局企業眾多,除了如上國內部分提及的25家,還有更多企業也在布局中,如在AGV/機器人領域發展迅速的思嵐科技、力策科技、大族銳波,擁有工業級激光雷達經驗的中海達,在無人機/機載激光雷達方面擁有豐富經驗的數字綠土,在高精度測量領域有廣泛應用的星秒光電等,或正計劃布局車規級激光雷達,或籌備入局,可以預見,未來國內隊伍仍將進一步擴大。

    當然,如此龐大的市場,傳統激光企業也不會作壁上觀,Teledyne Technologies(美國)、Hexagon(瑞典)、Trimble(美國)、FARO(美國)、RIEGL(奧地利)、SICK AG(德國)、Quantum Spatial(美國)等已經通過各自的渠道切入賽道;法雷奧、博世、大陸、安波福、采埃孚等一級汽車供應商更是早早布局,或成立全新的激光雷達團隊,或是收購,或是入股初創公司,成為了激光雷達的重要玩家。

    高速成長的車規級激光雷達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來自不同領域同行的競爭壓力,隨著市場閘口的開啟,未來車規級車載激光雷達行業將會順勢應變,適時調整自己的發展策略。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應用激光切割焊接清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