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復合加工裝備是指包括激光器、激光器控制模塊、光纖、五軸機器人、隨動裝置、送絲機構、焊槍、激光頭、工作臺、底座等在內的一套系統性設備。激光復合加工設備具有能夠保持工序集中,減少夾具數量及工件重裝定位次數,提高加工精度,縮短周期,集激光切割,激光焊接與激光表面處理于一體,具有精密,轉換效率高,光束質量好,速度快等優點。但是這項技術較為前沿,現有的金屬激光增材制造技術難以兼顧高效率、高質量、高精度、低成本等問題。因此在激光增材制造過程中復合單一或者多種傳統加工工藝(激光復合加工設備),是未來激光增材制造設備的發展方向之一。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出具的《2021年全球及中國激光復合加工裝備產業深度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的激光復合制造技術成熟度仍處于較低水平,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國激光減材制造中數控技術較落后,同時,針對增減材制造的控制系統設計能力也與國外有一定差距,其工藝評價體系也需要得到規范。通過激光增材與減材制造技術的有機融合,研發航空航天、汽車、消費電子和醫療器械等領域復雜零件的高性能增減材復合制造工藝技術和相匹配的材料體系,探索激光增材與其它技術復合的相互影響機理、控形控性規律,以及協同、集成調控方法,建立激光增減材復合制造策略是未來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
高性能大型金屬構件是激光復合加工設備最有前景的應用目標場景
高性能大型金屬構件的應用,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由于粉床激光熔化技術成型尺寸較小,不能滿足大尺寸零件成型的需求,因此對于此類大型零件目前一般采用定向能量沉積技術,但成型精度不能得到很好保證。而激光復合加工裝備的優勢能夠很好的解決這些問題,因此航空航天也被認為是未來激光復合加工裝備最有應用前景的領域之一。
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應用仍處于前沿探索階段
激光復合加工的增材制造技術在軌道交通裝備制造的應用目前處于前沿探索性階段。德國聯邦鐵路公司于2015年開始采用激光增材制造技術進行軌道交通裝備運營和維護,先后與Concept Laser、Materialize、EOS等企業進行零部件的優化設計,獲得了具有中空結構的軸承蓋,提高了軸承蓋的抗振性能和耐磨性。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基于激光增材制造技術對列車的轉向架抗側滾扭桿安裝座進行拓撲優化設計,實現了減重70%的目標。中國的中車集團采用SLM技術完成了機車高壓接地開關傳動件的成型。
整體來看,激光復合加工裝備所需要的配套產業多,技術復雜,但其應用領域與場景對于國家而言具有戰略意義,在最新發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中激光復合加工裝備也被作為“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未來中國激光復合加工裝備市場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也將有更多的突破性技術出現,進而推動整個市場的發展,并對應用市場產生更大的利好效應。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