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未來科學大獎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學術報告會——“極端條件下的物質世界與超高時空分辨觀測”全網各大平臺首播,累計觀看量近200萬。作為2021未來科學大獎周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活動是與上海交通大學聯合舉辦。
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院長、國家IFSA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激光等離子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錢列加作“高質量創新發展超強超短激光”主題報告。
他介紹說,三個基本物理量的極端單位包括飛秒、拍瓦、電離擊穿,這也是“超強超短激光”的三個特征——超短、超高、超強。
他分析了當前超短超強激光脈沖面臨的兩個質量問題,也即強激光的對比度不夠、放大能力不足的問題,介紹了團隊在單發次實時測量超高對比度脈沖、濾除噪聲、破解啁啾脈沖放大能力方面的成就。他滿懷信心地表示,中國當代科學家有責任在超強激光發展史上留下中國人的足跡。
據了解,2021未來科學大獎三場獲獎者學術報告會分別與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線上聯合舉辦,并邀請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獲獎人闡述其獲獎成果。區別于之前,今年的學術報告會首次分別在中國香港、上海兩地及在線舉辦。科學力量也將突破區域限制,緊密相連,在未來科學大獎周的舞臺上,展現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就與風采,讓科學精神影響中國、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