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誕生以來,激光的應用范圍被不斷向各行各業延伸。從早期的航空航天、機械制造等大型材料切割,到如今的電子、光學、顯示、醫療、科研等,激光技術也逐步向精細微加工的增量市場拓展。
隨著激光業產業化程度的提高,行業滲透率不斷提高的同時,也不斷向更高端制造業領域擴張,也帶動了精密激光加工市場的發展。
另一方面,經過激光產業多年發展,我國也逐漸催生出一批不斷壯大的激光核心器件生產商,為激光精密制造設備的開發提供有力支持。然而,精密激光加工設備對各核心光學器件要求極高,部分核心器件零件仍以來進口,國產替代仍待進一步深化。
近日,一家主營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的生產商德龍激光吹響了沖擊科創版的號角。然而,從公司過往發展歷史來看,此次科創版遞表已是德龍激光第三次發起的上市沖擊。伴隨行業景氣度提升,公司在實現業績增長同時,也仍面臨部分隱憂。
關鍵技術具備一定競爭優勢
從細分市場來看,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國家,激光設備的應用目前主要集中于工業生產之中。而在區域上,我國的激光設備產業則于珠三角、長三角、華中地區和環渤海地區大致形成了四大產業帶。
其中,長三角主要以大功率激光切割焊接設備及精細微加工設備企業為主,而德龍激光則是其中之一。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德龍激光為一家主營精密激光加工設備及激光器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截至目前,公司產品與服務主要分為四大板塊:精密激光加工設備、激光器、激光設備租賃和激光加工服務。
其中,公司產品批量應用于碳化硅、氮化鎵等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晶圓劃片、MEMS芯片的切割、MiniLED以及5G天線等的切割、加工等。
從收入貢獻比重來看,2018-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為德龍激光最主要收入來源,業務貢獻占收入比重維持在70%左右。而公司第二大業務激光器,則為精密激光加工設備部件之一。由此來看,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相關的銷售仍占據了公司收入的主要部分。
多年來,面向市場應用領域變化,公司針對精密激光加工設備也進行了多代產品的推陳出新。根據下游應用領域和技術路徑的不同,公司精密激光加工的應用領域主要分為半導體及光學、顯示、消費電子及科研等。
而從公司歷代產品的下游應用領域分布來看,公司精密激光加工設備主要以應用于半導體及消費電子領域為主。
受產品銷售增長推動,2018-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德龍激光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23億元,3.53億元、4.20億元、2.24億元,2019、2020年分別同比增長9.38%、18.73%,2021年上半年則同比增長101.84%。
同期,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44.94萬元、2039.15萬元、6722.72萬元、2921.81萬元,2019年實現扭虧為盈,2020年及2021上半年同比增速則分別為219.47%、493.25%。
其中,公司凈利潤在2018年為負,則主要由于其在2018年為參加客戶采購項目招標制作了全自動OLEDCELL切割設備,并且是為該客戶生產線進行專門定制的設備。然而,公司最終未中標該項目,導致公司當期計提了達1281.60萬元的減值準備金額及存貨跌價損失達2123.29萬元。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到,通過自主研發,德龍激光目前已擁有納秒、超快(皮秒、飛秒)及可調脈寬系列固體激光器的核心技術及工業級量產成熟產品,在激光精細微加工的關鍵技術上構筑了一定競爭優勢。由此,公司激光加工設備產品也具備相較同行可比公司較更高的毛利率。
究其背后原因,則離不開公司最核心部件如激光器、運動控制平臺自研、自產占比較高,具備激光加工設備全產業鏈能力。而除此之外,也一定程度與其產品定制化程度較高有關。
光鮮業績背后也有隱憂
發展至今,德龍激光在行業內已占據了一個較為領先地位。據CINNOResearch統計,在半導體領域,德龍激光于2020年中國大陸泛半導體激光設備中銷售額排名第三;在顯示領域,德龍激光于2016-2020年中國大陸主要面板廠的激光切割類設備數量排名第三。
然而,從公司沖擊上市的過往歷程來看,德龍激光的上市之路也頗為曲折。據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早在2015年,德龍激光便曾向證監會提交創業板上市申報,后因業績增長未達預期選擇了撤回。2018年,公司擬通過并購重組曲線登陸資本市場,后也以失敗告終。
在這背后,公司除業績于近幾年間實現穩定增長外,也面臨一定隱憂。一方面,2018-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期間,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2.31億元、2.09億元、2.82億元、3.62億元,占流動資產總額比重較高,分別達到53.33%、45.56%、40.41%和48.97%。同期,公司存貨跌價損失分別達到2123.29萬元、1025.23萬元、971.98萬元和608.67萬元。
另一方面,2018-2020年度及2021年上半年,德龍激光應收賬款分別達8956.64萬元、1.4億元、1.47億元和1.24億元,分別占流動資產比重達20.69%、30.85%、21.08%和16.83%。其中,一年及以上應收賬款占比逐年增大,當中以三年以上應收賬款占比增長最為顯著。
除此之外,據公司招股書中提到,報告期各期,德龍激光因股權激勵確認的股份支付金額為 11.47 萬元、14.91 萬元、45.44 萬元和 225.61萬元,增加了當期費用、減少了當期營業利潤及凈利潤。其中,股權激勵于2021年上半年出現激增。
值得留意的是,2021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費用占營收比重達到9.04%,而上一次達到9%以上則是在公司此前第二次嘗試沖擊上市的2018年。整體來看,公司管理費用占營收比重也較同行業可比企業更高。
展望行業發展,據《2021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統計,2020年我國激光設備市場銷售收入已達692億元,自2010年以來復合年化增長率為21.71%。2020年雖受新冠疫情影響,我國激光設備市場整體銷售收入仍維持增長態勢,隨著國內經濟的進一步向好以及下游需求的持續旺盛,預計2021年我國激光設備市場規模還將增長至770億元左右。
而隨著制造業進一步向高精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激光精細微加工逐步成為高端精密制造領域的核心加工手段,激光精細微加工市場則成為行業中拓展速度較快的細分領域。
據《2021中國激光產業發展報告》,國產納秒紫外激光器的出貨量已由2014年的2300臺增長至2020年的21000臺,復合年化增速達44.57%,預計2021年還將進一步增長至25500臺;國產皮飛秒超快激光器出貨量則由2015年的40臺增長至2020年的2100臺,5年間增長超50倍,預計2021年將進一步增長至3300臺。
在我國激光產業多年發展以來,核心器件產品性能正逐漸向發達國家產品靠近,逐步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目前,國產激光器企業在紫外激光、超快激光和高功率激光等方面逐漸實現國產替代,市場占有率有望不斷提升。
然而,在高功率納秒紫外激光器、皮秒激光器及飛秒激光器仍在較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進口替代仍具備較大空間。此外,作為德龍激光的主營產品,公司精密激光加工設備的部分核心部件及核心原材料也仍主要以來進口。
總結而言,對于德龍激光而言,公司處在一個前景較好的賽道,但仍面臨不斷突破技術封鎖的挑戰。公司業績穩定增長的同時,其部分財務隱憂也值得予以關注。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