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創建于1950年,前身是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國核科學技術的發祥地和基礎性、綜合性核科研基地,在我國“兩彈一艇”研制攻關中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核物理研究所是我國低能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圍繞國防核事業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現有9個專業研究室,5個職能部門,4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中心),2個集團級重點實驗室,依托加速器、反應堆和激光器,開展核物理基礎、核物理應用、核數據、加速器技術等方面的研究。核物理研究所現擁有院士2人,國家杰青2人,國家973首席2人,集團科技帶頭人1人,集團首席技師1人,海外高層次青年人才1人。
自建所以來,已先后完成和取得多項重要科研成果,多次榮獲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及其它重要獎項,對我國核科技、核工業的建立與發展起了先導性與基礎性作用,為我國國防事業及核工業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在獲得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二十三位專家中,就有于敏、王淦昌、鄧稼先、朱光亞、錢三強、彭桓武等院士曾在我院從事過核物理研究工作。
核物理基礎研究方面,我所科研人員瞄準國際前沿課題,取得了諸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為核物理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核技術應用研究和輻射效應方面,為國家資源、環境、材料、生命等學科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快速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在核數據測量與評價研究方面,按照“小規模,高水平,有特點”指導原則,為我國核裝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技術保障,滿足國家重大核工程急需求,為我國核產品研制提供了重要基礎數據支撐;在中子散射研究方面正努力建設成為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的國家級實驗室,為我國生命科學、材料科學、物理、化學、化工、地礦、環境、工程等方面提供先進研究測量手段,成為我國中子散射研究和應用及人才培養基地;在激光技術應用方面,力爭在我國慣性約束聚變、激光核物理、安保檢測及航天器空間防護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作為我國核科學重要研究平臺,為國內外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在串列加速器上開展了核反應與結構、核效應分析、放射性核素物理與核天體物理、輻射物理、加速器質譜、核數據測量等領域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重要影響的科研成果,培養了一大批核科技高級人才。中國核數據中心為國際主要五大核數據中心之一,與國際上主要地區與國家的核數據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中國核數據中心遵循“小規模、高水平、有特點”指導方針,聯合國內科研院所共同完成了我國重要核數據研究任務,為國防和國民經濟建設以及基礎研究等做出了重大貢獻。國防科技工業抗輻照應用技術創新中心(抗輻照中心)是根據國家發展需要,主要針對器件、材料等在輻射環境應用中重大、關鍵、共性等基礎問題,重點開展地面模擬試驗技術、輻射效應測試技術、加固性能評估技術、加固技術機理等研究開發、應用轉化與綜合服務。中子散射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依托中國先進研究堆高通量中子源,建成了具備規模的中子科學平臺,整體建設水平達到國際先進,具備中子散射、中子成像和中子活化分析等多種研究技術,為我國物理、化學、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和核工業航空工作安全發展提供重要技術支撐。 核物理研究所學位與研究生教包含物理學、核科學與技術兩個一級學科(博/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物理學學科涵蓋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等離子體物理、光學、凝聚態物理、理論物理、原子分子物理6個專業;核科學與技術學科涉及核技術及應用1個專業。現有研究生導師7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導師37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8人。
福利待遇
核物理研究所將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在享受免學費、免住宿費以及等同于職工的公費醫療政策的同時,學位(實驗)科研階段每月發放各類津補貼合計5000-8000元,其中包括每月發放4000-5000元和根據實際情況發放的年終績效獎金。獎勵機制
根據研究生學位科研成績及成果,設置包含優秀報告、優秀學位論文、科研成果/創新實踐獎勵等。就業情況
近年我所畢業研究生主要擇優留所工作,其他就業單位(去向)包括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各大國企等,最近五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100%。 有關復試(含調劑)問題可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等方式咨詢,意向考生也可將個人簡歷PDF版(須包含本科院校及專業、一志愿報考院校及報考專業、國家英語四六級成績、統考初試各科成績及總分、聯系電話)提前發至指定工作郵箱。
核物理研究所2022年碩士研究生復試(含調劑)工作擬于3月中旬正式啟動,具體情況請及時關注微信公眾號相關公告
咨詢電話:
010-69357133(張老師)
工作郵箱:
DNPHR@ciae.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