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在2022觀點年度論壇上,觀點指數研究院發布“卓越指數 · 2022產城發展企業運營卓越表現”研究成果并公布榜單,中電光谷位列榜單第三名。
▲ 中電光谷位列榜單第三名
研究體系包括企業的營運指標(經營收入、收入來源占比、園區總產值、稅收貢獻、管理建筑面積、項目個數、入駐率、城市布局等)、管理指標(運營管理、招商能力、產業規劃、團隊建設等)、商業模式(資金運用與融資、服務平臺搭建、革新的發展方式等)、創新指標(區域影響力、組合認可度、社會貢獻等)。
在觀點指數重點監測的產業運營企業中,上市企業 16 家,其中 8 家企業公布了 2021 年的年度業績。數據顯示,只有 3 家企業實現了營收和歸母凈利潤的雙增長,中電光谷是其中之一。
2021年度,集團實現營收45.31億元,相比上年增長48.6%;實現歸母凈利潤6.4億元,同比增長37.9%。其中,園區運營服務收入為21.49億元,占總收入比例47.4%;園區開發服務收入23.81億元,占比52.6%。現金流方面,集團維持經營活動現金流近三年持續為正,2021年度實現經營活動現金凈流入1.56億元。
01
運營服務模式持續創新
作為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產業園區運營服務商,集團在全國41個城市布局了72個產業園區,運營總建筑面積超3000萬平方米,服務企業及各類技術創新機構逾8000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50+,上市公司170+,園區就業人群45萬+。
“十四五”開局之年,集團適度增加了產業園儲備及開工量。新增儲備方面,報告期內,集團新增儲備了重慶、綿陽、南通等5個產業園項目。
▲ 中電光谷園區運營服務體系
目前,集團已經形成的規劃咨詢與項目策劃、設計與建造服務、園區金融服務等 15 大類運營業務已進行有效整合,形成較強對外輸出的能力,為各地政府平臺公司和大型企業的重點項目提供綜合運營服務。
面對各地政府謀求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新的商業機遇,集團大力推動“P+EPC+O”商業模式,提供產業綜合運營服務,助力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目前已與寧波、宜昌、洪澤、呼蘭等多地推進政府和平臺公司的“P+EPC+O”合作,多個項目已簽訂前期策劃(P)類合作;且在咸陽、成都、淮安、太原等地的8個項目在完成(P)之后正有序落實(EPC)進程,帶動設計與建造服務板塊收入增長64.85%。
02
數字化服務賦能企業
一直以來,集團將數字化轉型和數字化能力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以PKS生態體系為基礎,打造了目前國內智能化應用功能最強大的跨區域一體化智慧產業園平臺。該平臺成功入選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第二批國家雙創示范基地雙創支撐平臺項目。
該平臺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以建筑空間為載體,智能運營服務平臺為基礎,投融資服務體系為支撐,為各類制造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產業服務,尤其是支撐入園的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讓企業降低在基礎設施領域的前期配置成本,提高資源的共享利用效率,減小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風險,在企業孵化發展過程中起到積極助力作用。
▲ 中國電子智慧產業園平臺
依托一體化平臺的構建,集團加強了運營能力的提高和服務效率的提升,并實現了經營成本和管理風險的控制,還將數字化服務融入園區綜合運營的全生命周期,以數字化技術賦能企業的經營發展與組織變革,構建產業資源共享生態體系。
去年,集團園區的數字化能力再度增強,外拓獲新突破。在不斷的迭代優化下,公司數字化運營系統已形成標準化模式,目前已覆蓋全國41個城市的72個園區,并在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武漢)獲得示范應用。同時,集團與重慶長壽高新區政府和包頭市青山區政府分別簽訂數字園區綜合運營項目,實現了數字園區業務對外拓展的突破。
03
大力推動敏捷定制服務
隨著智能經濟時代的到來,敏捷定制成為產業園區開發避免盲目性,提高產業組織效率的一個方法。2019年,集團首次提出敏捷定制理念。作為集團倡導嘗試的一種園區分布式建設方法,實質是對企業需求的敏銳察覺和準確把握,目的是推動產業園區服務理念和建設方式創新。
▲ 中電光谷數字產業園
2021年,集團明確將敏捷定制作為園區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抓手,多個項目積極嘗試敏捷定制方法,服務效率顯著提升。具有代表性的有中電光谷數字產業園、中國電子西部智谷、中電光谷綿陽科技園等項目。
未來,集團將大力推廣并落地敏捷定制的成功經驗,持續優化服務流程,為更多企業帶來更好的服務體驗。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