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打造動能轉換強引擎

    來源:經濟網2022-05-26 我要評論(0 )   

    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并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十大創新”之首。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科技創新的星星之火...

    山東省2022年工作動員大會提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重點抓好“十大創新”,并將“加強科技研發創新”列為“十大創新”之首。創新驅動,科技引領,科技創新的星星之火正引燃產業發展的燎原之勢。

    坐落在濰坊市濰城區的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加快科技研發創新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著力解決芯片“卡脖子”技術難題,全力培育壯大現代光電產業體系,推動半導體(激光)產業集群形成規模,撬動“芯”未來。

    創新、創新、再創新,用創新激活科技發展的“一池春水”,研究院自主研發的15W大功率光子晶體激光芯片,實現了大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國產化替代,徹底打破了對國外的依賴。

    打造高水平研發平臺 構建創新“策源地”

    高水平研發平臺是各類創新要素的引力場。以研發創新促進科技創“芯”,濰坊市把科研平臺建設作為核心技術攻堅突破的關鍵載體,積極打造芯片創新“策源地”。

    走進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讓人心潮澎湃,這家研究院不一般:不完全像大學、不完全像科研院所、不完全像企業、不完全像事業單位,這是一家典型的“四不像”產業技術研究院。

    這家研究院生來自帶“科技密碼”,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鄭婉華擔任院長,18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每一位院士都是業內相關領域的“領頭羊”。

    政產學研金服用,推動科研與市場深度融合。由中科院半導體所、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濰坊市政府、濰城區政府四方共建的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是濰坊首家“四不像”科研平臺。濰城區用改革思維突破傳統,以體制創新帶動管理機制創新,將研究院作為不納入編制的事業單位進行管理。

    研究院的建設,為濰坊市半導體芯片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我們以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為奮斗目標,依托高端科研力量,建設高端光電芯片研發平臺、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及人才培養基地,推動濰坊市、山東省乃至中國的半導體芯片產業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馮海英介紹。

    “硬科技”集結,打造光電芯片創新創業共同體。抓住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契機,建立光電領域技術聯盟,推動濰坊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作為濰坊市唯一一家,納入省“1+30+N”創新創業共同體,引進院士工作站2處,成立研發中心5個,聘請18位院士加入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吸引20余名中科院博士入院進行技術指導和課題研發,組建起100余人的濰城科研團隊和60余人的北京研發中心,真正為光電技術和產業發展插上“金翅膀”。

    院士領銜,科技創新的裂變正在打開成果“彩蛋”,研究院攻關的大功率低發散角光子晶體激光芯片項目,攻克了我國高亮度半導體激光芯片的設計、制造與工程化難題。今年7月份,還將建成投產國際上首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子晶體激光芯片集成封裝項目。

    創新模式引才育才 涵養人才“蓄水池”

    “我們平時坐的高鐵,在使用前需要進行‘熱測試’,過熱則需要重新改造,我們的工作就是為各種電力助力工具進行‘熱測試’。”在研究院的實驗室里,羅亞非博士正忙著進行設備測試。

    據介紹,羅亞非博士在日本從事半導體測試技術研發10年,2019年他辭職來到這里,組建了半導體測試技術研發中心。這也是研究院組建的七大研發中心之一。

    牢牢抓住“人才”這個關鍵,突出“點上聚焦”和“高端引領”,通過一系列工作布局和改革突破,全力打造光電行業頂尖人才生態,為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濰城區走好“三步棋”。

    精準引才。從國內國際雙向發力,瞄準北京、上海等院所集聚地和北大、清華等“雙一流”高校,建立人才需求名錄庫,開展“走南闖北”“菜單式”招引行動。

    目前,已引進20余名博士專家,其中國家級重點人才1名、省級以上高端人才7名;舉辦先進光電技術發展院士論壇,邀請11位光電領域院士齊聚濰坊,吸引4位中科院院士擔任理事;建立美國舊金山、德國柏林等8處海外人才工作站,全職引進日本西門子集團技術總監、半導體熱測試高級專家羅亞非博士,帶來當前國際領先的半導體熱測試技術。

    精心育才。探索“自主培育+聯合培養”模式,推動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成為濰坊市首家擁有碩士、博士研究生自主招生資格的研究院,首批34名碩博研究生入院學習,自主培育泰山系列人才3名,被認定為“全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建立院企聯合定向培養機制,依托研究院技術成果、專業知識優勢,借助濰城區7所高職院校生源,采取實習實訓、進修學習等多種方式,為企業培養緊缺人才36名,6名企業人才到研究院脫產學習2年,成為企業核心骨干和后備管理人才。

    此外,實行“保姆式”服務支持人才發展。巢暖鳳來棲,落實人才無憂政策,制定《濰城區激勵人才創新創業十條扶持措施》,建立區級領導聯系包靠光電產業專家制度,設立500萬元光電高層次人才專項扶持資金,打造濰州楓葉國際人才社區,統籌建設600套人才公寓,為光電產業人才在住房、出行、就醫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務,讓人才安心研究、放心創業。

    聚焦集群發展 打造高端產業集聚區

    一粒粒珍珠,串成項鏈方能彰顯光華。濰坊市濰城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高速度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研究院為發展龍頭,走產才融合、集群發展之路。

    “我們按照‘研究院+轉化基地+產業園+產業集群’的構思,在建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規劃建設了占地1400畝的濰坊半導體(激光)產業園,目前已引進上下游產業鏈高新技術企業60余家,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0億元。”產業園建設負責人張鐳表示。

    初“芯”不變。建設成果轉化基地,孵化特色產業園區,雙管齊下,全力打造面向全球的半導體光電產業發展高地。

    建設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較大影響力的半導體光電技術研發及科研成果轉化基地,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共贏”的多樣化運營模式,促進先進光電芯片、激光雷達等半導體光電產品生產線落地,為國防科大、長春光機所等高校院所提供產品服務,預計年產激光芯片60萬只,可實現銷售收入4000萬元。

    以先進光電芯片研究院為動力源,孵化建設半導體(激光)產業園區,配套建設產品加工區、生產配套區、服務配套區、金融商務區、綜合服務區以及孵化研究中心“五區一中心”,培養半導體光電相關企業。目前,半導體(激光)產業園一期、二期已建成投用,富銳光學、魯歐智造、思研半導體等30多家企業發展蒸蒸日上。

    聚才聚能勁正足。為更好推動產業做大做強,濰城區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扶持模式,設立光電集成科技基金,初步融資2億元的引導基金和10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助力半導體產業、泛半導體產業協同發展。

    同時,集聚上下游關聯高新技術項目20多個,吸引天津大功率激光器芯片、北京聯星科通等60家相關技術企業合作,初步產生了“引進一個人才、突破一項技術、落地一批項目、形成一個產業”的裂變效應,推動半導體芯片產業向千億規模的產業集群邁進。


    轉載請注明出處。

    光電芯片研究院激光技術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