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炬光科技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激光雷達的技術路線百家爭鳴,在未來激光雷達一定會用,但不一定是唯一的傳感器。2022 年是激光雷達逐漸起量的元年,炬光科技激光雷達產品已應用于雷克薩斯LS500 系列、豐田 mirai 車型上。
目前看來激光雷達各技術路線是否能得到市場認可取決于兩個核心因素:能過車規、成本低。從過車規角度來講,最容易過車規的為全固態激光雷達,比如 Flash,炬光科技激光雷達產品現已在雷克薩斯 LS 500 系列上應用;
其次為混合固態或半固態激光雷達,比如一維轉鏡,炬光科技的線光斑只要是配合一維轉鏡技術,目前公司合作的B 客戶即為此種模式。一維旋轉比二維旋轉較容易過車規。
從成本上來講,線光源能量浪費較少,效率更高,從而節約成本。這個角度來看,線光源比較有優勢。從激光雷達發射模組架構講完全不一樣,所以成本和價格也差別很大。做混合固態的激光雷達市場價格四千塊左右,VCSEL/全固態的價格可能會更低。目前基于邊發射激光器的混合固態雷達是上車量產的主激光雷達,同時還會有短距的激光雷達的上車預期。
炬光科技認為,激光雷達理想狀態是單價降到每臺200-300美元,這要求發射端模組整體降到每臺50-60美元。具備可行性的前提在于,一要達到千萬或百萬量級;二是技術創新。
對比VCSEL和EEL技術,炬光科技表示,VCSEL芯片整體比EEL芯片可獲得性更高,VCSEL芯片全球大概有4-5家頭部芯片供應商,EEL激光芯片全球大多數份額由一家芯片供應商提供。整體來說VCSEL更適合全固態激光雷達。但是VCSEL的光學和發射模組方案不一定比EEL激光器更好做,每條技術路線都有自己的技術挑戰。VCSEL在可靠性的驗證上比EEL更簡單些,但是光學整形上存在技術壁壘。
關于泛半導體業務,炬光科技稱應用主要集成電路應用、平板顯示領域。在集成電路設備方面,公司2020年成為臺積電的供應商,2021年給臺積電實現小批量交付,今年已開始拓展其他客戶,已進入第三輪樣品驗證階段,希望今年能實現批量交付。晶圓退火裝備,2020年開始跟上微電子等國內半導體設備商合作開發系統來幫助他們完成國產替代。
在平板顯示領域:隨著柔性顯示屏應用場景廣泛,市場出現新的投資需求。激光退火的市場需求遠大于激光剝離,
激光剝離用于柔性顯示屏,平板顯示液晶屏都會用到激光退火。這個領域被美國相干公司壟斷,公司在該領域有一定投資,預計真正實現量產還需要 2-3 年。第一臺樣機 2020年已經提供給 LG 了,用于柔性顯示屏。Mini-led 無論從設備投資還是終端產品需求看,發展都非常快。現在用激光取代傳統技術,我們相對走在前列。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