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開啟兩座城的奮進。9月26日,“光耀沂蒙 臨沂智造”招商推介會在素有“中國光谷”之稱的武漢舉行。推介會之前,十余位激光、光電等領域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來到如畫東湖畔的東湖賓館,受邀出席沂河新區“沂蒙光谷”發展懇談會,為臨沂激光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激光產業已是國內最具潛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臨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激光產業發展,要求“抓住激光產業破題點,催生產業新集群”,以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主陣地,科學謀劃、強化保障、精準發力,激光產業呈現蓬勃發展良好勢頭。
在臨沂市大力實施“先進工業強市”戰略背景下,已形成由鋼鐵、工程機械為主導的千億級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其中沂河新區已集聚山東臨工、沃爾沃建機、山重建機、奔騰激光等智能制造企業200余家,這些都與激光產業密切相關,包括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清洗、激光熔覆等在內的激光技術迎來了蓬勃發展勢頭,催生了巨大市場空間。“沂蒙光谷”項目,是為助力“智造臨沂”發展和臨沂千億級激光產業崛起而打造的“工業強光”。
“激光應用場景從最初的打標到現在的切割,現在及將來會在焊接等領域呈爆發式增長。”武漢華工激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鄧家科說,以華工的成長為例,激光產業是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其發展需要長期、持續的科技創新投入,不能單純復制。
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協同創新中心和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孫樹峰認為,作為創新基礎的人才引育極為重要,人才引進和培育的水平決定著產業高度。除此之外,還應該在平臺建設、資金支持、頂層設計等方面下功夫。
上述觀點,與臨沂發展激光產業的規劃不謀而合。2022年1月14日召開的該市激光產業發展座談會上,確定編好一個規劃、壯大一個園區、搭建一批平臺、建立一個智庫、設立一支基金等“十個一”重點任務。并邀請中國光學學會編寫《臨沂激光產業發展規劃建議》,明確“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激光產業發展的路線圖、時間表,以高標準規劃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臨沂市在激光產業領域起步晚但起點高,這是與會專家學者的共識。“臨沂在激光應用,特別是大功率激光應用上優勢突出。”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教授、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激光學會理事長唐霞輝建議,臨沂除了要在產業生態建設上發力,還要應不局限于激光,同時在光電子領域有布局。并且要依托當地高校等人才培育機構,結合人才引進等措施,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與會專家學者頻頻關注的創新,臨沂市亦有實際動作。為提升產業集聚發展水平,該市與武漢華工激光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建設“一基地三中心”,即激光裝備制造基地、激光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臨沂分中心、激光技術技能培訓中心、華工激光北方網絡營銷中心,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成果轉化。并且積極與山東大學對接,共建山東大學臨沂激光顛覆性技術與高端智能裝備產業研究院。
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這場懇談會上有企業給予關注。“人才和人員的安置,特別是一線人才的安置,直接關系科技成果轉化。”森峰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何建群,在提出企業引進差異化、扶持政策靈活多樣、促進產業鏈條上下游聯系等建議后,著重對留住人才進行了闡述。
“我們致力于提供最愛才的生態,在人才服務上不設禁區、不設終點,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政策體系。” 臨沂沂河新區籌建辦副主任、黨工委副書記,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服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張偉峰介紹,臨沂市對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最高給予1億元綜合資助;對在臨沂市入選的國家級、省級領軍人才,最高給予500萬元經費支持;對擇業期內來臨創業就業的博士、碩士和全日制“雙一流”本科畢業生,每月給予相應的人才津貼等。政策體系覆蓋人才“引育用留”各環節,確保領軍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都能在臨沂施展才華、成就價值。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臨沂市委副書記、宣傳部部長張寶亮表示,沂河新區作為省級層面的重大戰略布局,新區體制機制靈活、要素保障充分,具有更大的自主發展權和改革創新權。目前,臨沂市正在研究出臺《關于支持激光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方位、全周期保障項目落地投產,力度之大、政策之多前所未有。可以說,到新區投資興業正當其時。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提出的意見建議含金量很高,非常符合臨沂實際,對臨沂激光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有各位專家學者、企業家的悉心指導和大力支持,“沂蒙光谷”一定能夠打造成為一個理念先進、高端集約、綠色生態的園區,臨沂激光產業壯大崛起指日可待。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