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站在樓頂給空氣做CT、無人機在空中精準定位、大氣環境立體走航車在地面快速核查……陜西省西安市未央區堅持科學治污,構建起了大氣污染監控的“天羅地網”,在全市率先引進了專家技術團隊,通過“高科技+專家組+信息化”一整套精準管控“組合拳”,讓人防、技防實現有效結合。
近日,記者在西安市未央區西工新苑小區32樓的樓頂,看到一臺白色儀器,長方體的“腦袋”上有一個大大的“眼睛”,像機器人一樣“站立”在樓頂,“腦袋”水平轉動著給空氣做CT。據未央區生態委辦工作人員介紹,這是一臺氣溶膠激光雷達,它可以通過激光探測,對轄區大氣環境污染源進行捕捉,配合其他大氣污染監測設備,起到對污染物精準防控的作用。激光可以對大氣環境進行逐層掃描,雷達系統收集到掃描信號后,便會進行快速自動分析,隨后將空氣質量數據按不同色彩遠程傳輸到電腦終端。執法人員在手機APP或電腦上就能成功接收,通過數據與圖像結合,分析污染源是什么,在哪里。氣溶膠激光雷達可24小時不間斷監測,對半徑8公里范圍內高空及近地面的污染分布、變化規律,進行水平掃描,夜晚也不會休息,而是會發出一道綠色的光,像不知疲憊的“眼睛”,持續對污染物進行“監視”。
隨后,記者又來到未央區重點區域管控專班,在巨大的智慧屏幕上,顯示著污染物數據等信息,專家技術團隊及專班工作人員會根據每小時數據變化情況給出實時管控建議,執法人員利用無人機對重點污染源實施空中精準定位,大氣環境立體走航車在地面對轄區內可疑污染源進行巡查。此外,夜間強化督導組每日由相關部門帶隊,針對“目標”開展檢查工作。
據了解,2021年未央區優良天數達到241天,PM2.5、PM10實現“雙下降”,均超額完成了目標任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空氣質量改善率連續兩年位居關中64個縣(區)前五、全市第一。2022年1至8月空氣質量同比改善情況居關中地區64個縣(區)第二,全市第一。今年,未央區與陜西科技大學開展校企地共建,利用高校最新研究成果開展大氣污染末端綜合治理,探索區域生態環境科學治理新模式,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