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企業新聞

    海目星董事長趙盛宇: 下一步ALL IN 新能源賽道

    激光制造網 來源:南方財經全媒體2022-10-26 我要評論(0 )   

    新能源賽道是一場流動的盛宴。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包括整車及零部件、鋰電池、光伏儲能等公司,均交出了亮眼半年報。海目星(688559.SH)作為一家激光及自動化裝備制造...

    新能源賽道是一場流動的盛宴。

    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包括整車及零部件、鋰電池、光伏儲能等公司,均交出了亮眼半年報。

    海目星(688559.SH)作為一家激光及自動化裝備制造商,位于電子產業鏈的上游,充分享受到新能源賽道的高景氣。

    上半年,公司鋰電設備營業收入8.59億,同比增長275.11%,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為71.88%,成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得益于鋰電激光及自動化設備的高速增長,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1.95億元,同比增116.29%;歸母凈利潤9431.47萬元,同比增189.84%;歸母扣非凈利潤7463.57萬元,同比增773.14%。

    與此同時,其他與消費電子綁定較為深度的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制造商,受下游消費電子需求萎縮的影響,半年報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日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獨家專訪了海目星董事長趙盛宇,探尋海目星是如何抓住鋰電風口,以及公司對下一步長期發展的思考。

    鋰電業務規模效應初現

    2014年,因消費電子業務進入“果鏈”之后,海目星品牌得到提升。但在海目星依靠消費電子業務快速發展之際,趙盛宇意識到,雖然加入蘋果供應鏈為品牌創造了價值,但同時也帶來了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和單一大客戶的風險。

    正當這個節點,市場上有一小批人開始關注起鋰電池,但當時鋰電池需求尚未明確,不少公司對這個投入大于收益的賽道,猶豫不決。

    趙盛宇選擇捕捉鋰電池這個機會,帶領海目星全力出擊,以極耳切割的激光制片機為創新點,切入鋰電池賽道。

    由于在鋰電池極片制作上,傳統五金模切技術存在刀具損耗高、切割形狀受限以及容易形成毛刺影響電池安全性等劣勢,激光設備切割一下成為了幫助鋰電池企業提高切割效率、降低維護成本的“利器”。同時根據鋰電行業需求,開發創新了一系列鋰電裝備產品。

    2015年,海目星開始與下游客戶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欣旺達等鋰電池頭部企業進行密切接觸。趙盛宇在采訪中提到,部分大客戶自建立第一條產線就與海目星合作,并一路成長至今。

    經過7年的布局鋪墊,今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兩旺,海目星的動力電池業務高速增長,上半年營收達8.59億元,同比增長327.41%。不僅如此,海目星在半年報發布之日,還手握近70億元訂單。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上半年四費費率(銷售、管理、研發和財務)為25.7%,在規模效應帶動下,除研發費用外,其他費用均出現小幅下降0.8、0.3和0.8個百分點,上半年公司研發費用為1.39億元,同比增長159.47%。同時,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上半年主營業務凈利率為7.5%,同比提升1.6個百分點;ROE為5.8%,同比增3.5個百分點。

    據浙商證券測算,目前海目星極耳切割機市場份額上可達50%以上,下游客戶包括特斯拉、寧德時代、中創新航、億緯鋰能、蜂巢能源、瑞浦能源等行業龍頭企業。公司整體規模效應將逐步凸顯,全年業績確定性高。

    錨定鋰電和光伏兩大子賽道

    目前海目星旗下業務共分為5大塊,分別是鋰電池、光伏、新型顯示、消費電子和鈑金。隨著動力電池業務的快速發展,消費電子和鈑金的業務占比在逐步縮小。其中,鈑金業務從去年上半年的26.4%下降至今年同期的7.42%;消費電子類業務則從去年同期31.91%下降至14.12%。

    對于業務布局,趙盛宇指出,“公司創立之初,消費電子等行業是中國制造面向世界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公司在消費電子和鈑金等行業組建團隊,并在這些業務上培養出一批技術人才。”但現階段新能源領域的業務量大,且正在不斷涌現跳躍式的技術,為把握住這條主線,公司將集中各方面資源,ALL IN新能源。

    除了上述提到的鋰電賽道,光伏業務是趙盛宇為海目星選定的另一大新能源子賽道,近期已得到了頭部客戶的認可。今年4月,公司研發的TOPCon激光微損設備,已獲得晶科能源10.67億元激光微損設備中標通知。

    據國海證券預測,隨著TOPCon技術逐步成熟并體現出經濟性優勢,后續存量PERC產能升級需求也十分龐大,屆時將為海目星打開光伏業務空間,成為公司的第二增長曲線。

    此外,雖然新型顯示看似一條非能源賽道,但趙盛宇2年前將其作為一條副線埋入了新能源的大戰略中。他解釋稱,“從目前趨勢來看,元宇宙最適合的應用場景或是在新能源車這個終端里。若是不將顯示作為與新能源車相關的產業鏈布局,未來有很大一塊業務蛋糕將同別人分享。”同時,趙盛宇也認為,隨著交互方式日漸智能化,顯示將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新型顯示作為獨立的業務板塊也具有巨大的發展前景。

    今年,海目星在新型顯示上,也發布了新產品。2022年6月,海目星推出激光智能復合修整機,該設備針對Mini&Micro LED制程中產生的缺陷進行晶圓級修復、膜層去除、芯片去除與焊座微米級修整,能有效提升顯示廠商的生產力和良率。

    不做傳統平臺型公司,走差異化發展路徑

    在激光產業鏈中,海目星歸屬為下游激光加工設備一環。深圳作為激光加工設備聚集地,還有多家激光公司與海目星的布局頗為相似。

    同類型激光裝備公司也布局有動力電池業務,并與海目星的大客戶戰略類似,對標第一梯隊鋰電供應商,并在部分大客戶上有所重疊。與此同時,眾多激光裝備公司還在顯示面板、光伏、半導體、PCB等領域皆有所布局。

    不少券商在研報中將部分同行的發展模式,形容為“激光+X”的平臺型公司。近期也有券商在研報中將海目星歸為行業化平臺型公司。

    趙盛宇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中國激光加工裝備市場正在從“打天下”的分散式階段,進入精細化深耕階段。海目星以深刻理解及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痛點作為技術突破的出發點,圍繞產業做一家行業型公司,把目標行業做精做透,與同行形成差異化發展模式。”這也是海目星整合資源ALL IN新能源的一個關鍵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有業內人士指出,海目星與其他激光公司的不同在于海目星主打非標準化裝備。對此,趙盛宇表示,用“非標”來形容海目星還不夠準確。“應該說,海目星最初是以創新工藝和非標裝備實現產業化,未來在目標行業中會逐步把非標裝備標準化,最終實現規模化制造的行業標品。”

    “而當這個標準立住了,海目星就形成了自己品牌化的力量。”趙盛宇說。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應用激光切割焊接清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