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今日要聞

    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

    激光制造網 來源:長光華芯2022-11-30 我要評論(0 )   

    11月29日上午,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在蘇州長光華芯正式揭牌成立。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吳旭翔,科技城黨...

    11月29日上午,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與中科院蘇州納米所“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在蘇州長光華芯正式揭牌成立。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吳旭翔,科技城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楊亮,高新區科創局局長李偉,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黨委書記鄧強、技術轉移中心主任冀曉燕、研究員劉建平,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董事長閔大勇、院長王俊、常務副院長李順峰等出席活動。

    ▲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

    ▲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董事長閔大勇

    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董事長閔大勇致辭表示,“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意義重大。長光華芯正處于上市后的快速發展階段,建設“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是研究院圍繞核心的半導體激光器領域所做的一個重要的橫向業務擴展,將目前長光華芯公司核心的半導體激光器從短波紅外和近紅外領域拓展到可見光領域。我們的合作伙伴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在氮化鎵激光器擁有十多年深厚的研究基礎。我們相信,乘著“太湖光子中心”產業創新集群建設的東風,我們雙方的合作,是“東納米”和“西光子”的一次強強聯手,未來必將開花結果,填補又一項國內技術空白,從源頭實現又一應用領域激光芯片的國產化,促進光子產業蓬勃發展。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黨委書記鄧強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黨委書記鄧強致辭表示,要發展半導體及光電子,既需要研發能力,也需要區域聚集,納米所從建立開始一直圍繞國家重大需求,但是技術強、體系弱,長光華芯擁有良好的科研平臺,也有對市場需求敏銳的嗅覺,這是科研項目產業化的典型,從區域聚集的角度看,蘇州有良好的科研和產業基礎,希望通過聯合實驗室的建立,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強化前端的技術科研能力、后端技術、工藝、質量水平,通過市場需求引導定向技術研究,通過前端技術突破,提升產品水平,形成良性循環,促進市場牽引和成果轉化,打造最強的創新聯合體!

    ▲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吳旭翔
    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虎丘區副區長吳旭翔致辭表示,當前,蘇州高新區正全力建設世界級光子創新中心,打造千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受大國競爭、科技變革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光電子產業更加重視產業鏈的安全穩定。中科院納米所與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從產業需求凝練科學問題,構建產業科研聯合創新體,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聯合建立“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將有力推動“東納米”和“西光子”在高端創新資源的強強聯合與優勢互補,打造“太湖光子中心”建設樣板范例。

    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


    氮化鎵是第三代半導體中具有代表性的材料體系,氮化鎵藍綠光激光器未來在激光顯示、有色金屬加工等諸多領域都有巨大的應用優勢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氮化鎵的藍綠光激光器是第三代半導體光電器件中最具技術難度和產業高度的關鍵產品,目前在國內還屬空白。

    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依托研究院與納米所雙方各自在光電器件、半導體材料、微納加工等領域具備較強的競爭優勢,通過長光華芯對行業的理解和認知,以氮化鎵激光器的前沿物理基礎和技術研究為牽引,整合納米所學科力量,攻堅克難,共同凝練并合作開展相關方向的導向性研究,率先填補國內在氮化鎵的藍綠光激光器等第三代半導體光電器件領域的空白,全力構建中國激光產業鏈的完整性、領先性。

    ▲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院長王俊
    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院長王俊介紹了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建設總體思路以及支持太湖光子中心建設的計劃。研究院秉持“一平臺,一支點,橫向擴展,縱向延伸”的發展戰略,圍繞光電與化合物半導體開展業務拓展與投資孵化工作,目前公司擁有砷化鎵、磷化銦和氮化鎵三大材料體系,2寸GaN激光器研發能力以及3吋磷化銦和6吋砷化鎵激光器的生產線。未來,長光華芯將繼續對標國際頂尖水準,打造基于多種化合物半導體的光電與電子器件的材料、工藝以及封裝技術開發的先進器件研發和產業化平臺。平臺建設完成后,激光芯片和器件生產能力將實現質的飛躍,研發和工藝平臺具備支持全系列化合物半導體器件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在目前國際領先的6吋化合物生產線基礎上,推動研發硬件條件以及研發生產水平全面達到國際頂尖,具備多領域的國產器件與模塊進口替代能力,全力構建政府、資本、產業、區域、研究所及企業、上下游創新協同、供應鏈互通的新一代中國激光國產化產業生態鏈,推動我國激光產業技術創新發展。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劉建平研究員
    中科院蘇州納米所劉建平研究員介紹了氮化鎵激光器聯合實驗室未來工作計劃。納米所團隊深耕十多年,在國內率先研制出氮化鎵藍光和綠光激光器。聯合實驗室集合了納米所的研發團隊和技術能力,長光華芯全球領先的激光芯片IDM全流程工藝平臺和生產線,強強聯合,必將打破氮化鎵激光芯片依賴進口的局面,力爭太湖光子中心成為氮化鎵激光芯片國產化首發地。

    未來,蘇州半導體激光創新研究院將持續加大在氮化鎵激光器技術領域的資源投入,以獲取持續發展的動能與活力,也將以聯合實驗室為契機,進一步升級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擴展、延伸產品技術合作領域,夯實中國激光產業鏈的基石與源頭。

    轉載請注明出處。

    激光應用激光切割焊接清洗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