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程學院高能束制造與增材制造創新團隊,“激流勇進,聚光匯能,克難制勝,精雕細造”是他們的座右銘,堅持黨建引領發展,他們擲地有聲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他們厚積薄發堅持做有用科研;秉持立德樹人初心,他們獲評機械工程學院“三好三有”導學優秀團隊。
團隊合影
01 黨建引領立根鑄魂 艱苦奮斗傳承精神 團隊創建之初只有3人,在12平方米的一間辦公室(同時也作為實驗室)開啟了激光科研的夢想之旅。由于缺少場地和經費,他們以實驗室為家,走訪了100多家企業,推廣激光技術的生產應用。2000年,學校批準了團隊創始人姚建華教授提出的“特色發展我校學科,建立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加工技術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議,團隊由此迎來了發展契機。2015年,團隊建成校直屬研究機構,成為國內高校唯一以激光制造為核心的校級直屬研究單位。 長期以來,團隊堅持黨建在團隊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做到三個“縱向到底”。在“浙江省高校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姚建華教授的引領下,團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系列講話重要精神,將黨和國家的決策部署付諸行動,始終將組織建設與教學科研貫穿于全體師生的培養過程中,堅持走“基礎提質、融合提升、標桿提級”的組織建設之路。團隊所在學院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培育創建單位,全面提升黨建工作質量,將“黨建+”貫穿到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團隊學生黨支部入選浙江省高校首批“研究生樣板黨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學生團支部獲“浙江省高校優秀示范團支部”等榮譽稱號。 團隊開展“學百年黨史,踏百日征程”系列活動
02
專題研討組織有序 著力提高科研能力 浙江省省長王浩參觀研究生激光文創作品
03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 科技成果轉化落地 姚建華教授帶領團隊做“頂天立地”的科研。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團隊致力于突破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的高端裝備核心部件激光制造技術攻關,研究成果成功應用于機械、能源、化工等多個行業200多家企業的百余項重大工程,覆蓋我國三大動力在內的全國工業汽輪機85%市場,出口30余個國家,累計新增效益超過200億元。團隊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科技一等獎2項,中國機械工業科技一等獎2項,中國專利優秀獎、浙江省首屆專利金獎各1項以及“周志宏科技成就獎”。疫情復工階段,團隊積極響應黨組織的號召,組成了一支博士復工先鋒隊,在姚建華教授的帶領下,把設備搬進了車間,利用團隊成果大幅度地縮短了搶修周期,為企業挽回了千萬級的損失,保障了疫情重要裝備物資的生產,真真正正把科研落在了實處。 姚建華教授說:“將畢生奉獻于栽樹育人、科研造福,是一件值得的事情。”在他的帶領下,高能束制造與增材制造創新團隊將會在新的征程上繼續迸發出自己的青春與活力,為激光制造行業輸送更多新鮮血液。
04 校企合作腳踏實地 實踐成果厚積薄發 團隊以培養激光先進制造國際化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圍繞激光增材制造方向,圍繞我國高端制造業技術瓶頸和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開展基礎與應用研究,形成了育人育才與社會服務有機結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重大項目的實施,與杭汽輪、上海汽輪機、洛軸研、寶武等企業開展了緊密的合作,通過實踐教學培養研究生扎實的科研素養、求真的學術態度、嚴謹的工作作風。過去一年,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及學科競賽,將所學化為所用,團隊學生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斬獲一金一銀,在浙江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賽事中斬獲一等獎。
05
黨團凝聚師生一體 趣味活動豐富多元 姚建華教授常常教導學生“一輩子做好一件事”“板凳坐得十年冷,科研不寫半句空”,在激光制造方向始終如一地堅持和發展,立志為激光制造技術的實用化奮斗終生。在姚建華教授的帶領下,團隊入選2021年首批“浙江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團隊將科研學習、體育鍛煉、休閑娛樂等相結合,組織舉辦了師生聯誼晚會、師生籃球賽、師生羽毛球賽、團隊趣味運動會、激光文創大賽等一系列活動,極大增強了團隊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另外,在公共區域設立咖啡吧,為師生科研交流提供舒適的環境,助力師生在思想上產生新的火花。營造出良好的科研、學習、交流一體化的研學氛圍。 團隊還設立了激光先進制造研究院研究生獎學金:蘇寶蓉獎學金、科技工作獎學金、學術創新獎學金和熱心服務獎學金,對學習成績優秀、科技成果突出或熱心承擔研究院日常事務工作的研究生進行表彰,形成積極進取、向上向善的良好學風和文化積淀。 團隊舉辦趣味運動會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