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晚,央視《新聞聯播》“新思想引領新征程”專欄以《中國光谷: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為題,報道光谷廣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走科技自立自強之路的實際行動。時長近5分鐘,以下為全文轉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要“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全球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生產基地,這里有著“中國光谷”的美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考察光谷,為光谷和全國的科技創新擘畫藍圖、指明方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廣大科技工作者以實際行動交出了更加亮麗的創新答卷。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鯤龍”遨游……新時代十年,中國科技創新勇立潮頭,這些令世人矚目的大國重器,背后都離不開光電子的鼎力支持。
中國光電子,武漢獨樹一幟。這里的“中國光谷”誕生過我國第一根石英光纖、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光電傳輸系統……
“光谷”的發展,寄托著習近平總書記深深的期許。十年間,總書記三次考察光谷,在不同發展階段為科技創新指明方向。
2013年7月,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來光谷考察。他指出:“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不能做其他國家的技術附庸。一定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科技創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關鍵技術“有沒有”的問題。牢記總書記的囑托,馬新強和團隊立下“軍令狀”,圍繞激光設備研制,先后投入研發經費30億元,打造了首套國產化數控激光切割機、首個半導體激光器芯片……創造了60多項國內第一。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光谷,勉勵大家,“科技創新要摒棄幻想,靠自己”,“必須在核心技術上不斷實現突破,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
圍繞科技創新,50多所高校、百余個科研機構和數以千計的科創企業向光谷云集。在創新驅動發展的道路上,一大批面向全球的“光谷原創”接連涌現。
2022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光谷,這一次,他對科技創新賦予了更深遠的意義。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發展壯大,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刻不容緩,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
這一次,十年前就和總書記面對面匯報的馬新強,再次向總書記作了匯報。
突破“卡脖子”技術、掌握科技命脈。新的一年,朝著更大容量的目標,科研人員正在研制全球領先的超高速光通信系統。
向著更廣領域的應用,“光谷人”用自己設計的裝置,將特種光纖推向航天、海洋和醫療領域。
面向更廣袤的太空,“光谷人”努力讓中國衛星看得更遠、測得更準。
新的征程上,瞄準科技自立自強,科研路上的“追光者”們正以只爭朝夕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用實際行動交出更加亮麗的創新答卷。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