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濟南·激光產業鏈對接會暨激光發展論壇開幕,山東省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年度會議同期舉行。濟南時報·新黃河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山東省激光產業立足產業鏈亟須解決共性關鍵問題,加大對產業鏈上、中游的研發及攻關力度,針對量子級聯激光器技術研發、高光束質量雙波長納秒激光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等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取得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進一步明確了激光裝備向高端化發展的路線。
共同體一期對16個項目
進行了關鍵技術攻關
山東省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負責人秦鵬介紹,共同體搭建產業公共研發、檢測、中試服務平臺,開展重大技術攻關項目,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一期針對高能激光芯片、萬瓦級光纖激光器模塊、工業加工用核心泵源等16個項目進行了關鍵技術攻關,二期針對量子級聯激光器技術研發、高光束質量雙波長納秒激光系統關鍵技術研發、激光落料折彎焊接自動化技術研究等19個項目進行了關鍵技術攻關。2020年至2022年,累計突破“卡脖子”技術29個,突破國外壟斷形成替代技術19個,突破產業共性技術15個,系統梳理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技術難題和重大技術需求16個,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40個。通過共同體及各成員單位的努力推動,共同體作為主要起草和咨詢機構將激光產業發展列入山東省、濟南市十四五制造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了激光裝備向高端化發展的路線。
共同體成員單位華光光電研發出滿足光纖通信應用需求的980nm泵浦激光器芯片,其“高功率高可靠性808nm激光器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等成果經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中科院半導體所等激光行業權威專家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針對高能激光芯片、萬瓦級光纖激光器模塊、工業加工用核心泵源等進行了關鍵技術攻關。通過項目實施,實現堿金屬激光半導體激光泵浦源技術用芯片國產化,促進了激光產業上下游企業的發展。實現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國產化,為我國激光焊接、激光表面處理、增材制造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快速發展提供“中國芯”。
由華光光電與山東大學院士團隊合作,開展激光裝置在大型盾構機上的應用,主要解決盾構機在地下巖體挖掘過程中效率低下及盾構組件易破損的問題。在挖掘過程中先用激光使巖石受熱變形,從而提高挖掘效率并降低組件的破損。目前已初步實現5000瓦功率輸出,可提高效率30%以上。
森峰激光在開卷校平生產線、常規激光切割、機床制造等方向有技術優勢,加上共同體高校、科研院所較強的科研能力,研發出了國內首條30KW超高功率汽車輪輻落料線。通過對每種規格的車輪進行彎曲疲勞試驗、徑向疲勞試驗及沖擊實驗三項性能實驗,試驗值均優于沖壓工藝。
神戎電子研制的先進光電產品,繼成功完成神舟十二、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保障任務后,又一次見證、保障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著陸。
邦德激光所產激光切割機被用于建黨百年觀禮臺、東京奧運會70余套頒獎臺、北京冬奧會消毒機器人的切割。M500超重型激光切管機可用于重特大工程的超粗、超重管件的金屬加工,已出口美國,這也是國內該型機器的首臺套并完成首次出口。
山東省科學院激光研究所研發了FLPS-1064nm皮秒光纖激光器,這是一款集成度高、接口通用、方便集成,適合用作后續工業固體放大器的皮秒種子源,激光器具有輸出同步TTL信號的功能。
激光產業園一期工程
已有35家企業意向入駐
通過共同體新技術培育,濟南大學研制出具有高光束質量、高峰值功率的窄脈沖激光器件,并通過光機電一體化技術開發實現對金剛石、碳化硅等超硬材料的激光切割設備應用。
共同體著力打造激光產業集聚載體,激光產業園一期工程建設順利,已有35家企業意向入駐。濟南市領軍企業森峰、金威刻、華光光電相繼開工建設研發生產基地。同時,由政府和共同體牽頭,引進包括大族激光在內的多個國內激光領域優勢企業。
談及2023年共同體工作目標,秦鵬表示,立足推進產業鏈向高端邁進,將不斷梳理產業鏈條薄弱環節,研究世界前沿未來技術,圍繞強鏈、補鏈、延鏈,提前布局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孵化培育新的增長點。多領域融合發展,實現產業升級、創新提升;多渠道資本聯動,向新技術發力,面向激光醫療、智能傳感等領域進行激光技術拓展,形成新技術、新成果孵化。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