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6日,被譽為“世界工業貿易晴雨表”的202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正式開幕。德國聯邦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與本屆工博會主賓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總統佐科·維多多共同為展會揭幕。約3000位政、商、經等領域的代表出席了當晚的開幕式。由中國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主辦、中國國際投資促進中心(德國)承辦的“投資中國”展區也第6次在工博會上亮相,吸引近1000家中國企業參展。
德國聯邦總理奧拉夫·朔爾茨與本屆工博會主賓國印尼總統佐科出席博覽會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幕式上致辭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開幕式上致辭
漢諾威工博會誕生于1947年,現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工業展會之一。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此前受疫情影響在2020年和2021年連續兩年取消了線下活動。雖然展會在2022年重啟,但規模大幅縮水,所以今年是首次恢復常態舉辦。朔爾茨對此寄予厚望。他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希望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能夠為德國工業提高競爭力、實現碳中和做出決定性貢獻并強調了落實改革的重要性。“一方面,我們在成功實現工業碳中和轉型的進程中離不開自由公平的貿易、靈活的供應鏈和充足的原材料;另一方面,是我們必須真正踐行這一轉型,即從紙上談兵變成采取行動。近些年,很多事情都處于停滯狀態,現在是時候迎頭趕上了。與此同時,對于就業和經濟增長來說,這也意味著巨大的推動力和機遇。”
今年展會主題是“工業轉型-創造不同”,將聚焦尋求氣候中和的工業解決方案。對此,朔爾茨指出,德國要想達到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就必須進行巨額投資,包括大規模建設太陽能、風能供電所需的基礎設施:“我們將在三個方面下功夫。首先,設置明確、可靠、具體的目標,方便投資者確定計劃;其次,提高效率、加快速度;第三,吸引專業人才。德國的目標是到2045年成為首批碳中和工業化國家之一,到2030年80%的電力需求將來自可再生能源。按照估算,這意味著德國每天必須新建4到5臺風力渦輪機、面積超過40個足球場的太陽能電池板、1,600 個熱泵和4公里的輸電網絡。”
據弗勞恩霍夫協會主席兼 Hermes 創業獎評審團主席Reimund Neugebauer教授介紹,今年有 300 多家初創公司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展示他們的創新。這比 2023 年有了顯著增長。
在開幕式上,來自荷蘭的一家初創企業MantiSpectra 憑借其ChipSense 產品在 2023 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幕式上榮獲創業獎。獲獎產品是一款完全集成的近紅外傳感器。該傳感器尺寸更小,成本更低,市場上同類產品中最小,占地面積僅為 1平方毫米。該產品已用于工業、農業和食品加工。
荷蘭初創企業MantiSpectra榮獲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創業獎
獲獎產品——新型材料傳感器ChipSense。
據了解,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將從4月17日持續至21日,主題為“產業轉型——創造不同”。在為期五天的展會上,來自各國的4000多家企業(包括微軟、谷歌、思愛普、博世等)將重點展示驅動和流體技術、數字平臺、信息技術安全、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等領域的最新成果和先進解決方案。亮相的近1000家中國企業也將聚焦包括碳中和生產、工業4.0、人工智能、能源管理在內多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新趨勢和前沿技術。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