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ikuqo"></ul>
    <tfoot id="ikuqo"></tfoot>
    <tfoot id="ikuqo"></tfoot>
  • <ul id="ikuqo"><sup id="ikuqo"></sup></ul>
  • 閱讀 | 訂閱
    閱讀 | 訂閱
    市場研究

    眼科醫療健康產業快速發展,中國眼科醫療診斷器械市場將達80億元

    2023-04-25 我要評論(0 )   

    眼科醫療器械包括用于診斷和治療眼科疾病的眼科設備及相關儀器、輔助器械和植入物,可分為眼科診斷設備、眼科治療設備和眼科耗材。眼科診斷設備通過檢測成像、數據分析...

    眼科醫療器械包括用于診斷和治療眼科疾病的眼科設備及相關儀器、輔助器械和植入物,可分為眼科診斷設備、眼科治療設備和眼科耗材。眼科診斷設備通過檢測成像、數據分析,有助于診斷眼科疾病的發生,獲取準確的診斷結果。


    中國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第16部分為眼科器械,包括眼科診察、手術、治療、防護所使用的各類眼科器械及相關輔助器械,不包括眼科康復訓練類器械(歸入19子目錄)。眼科診斷類主要對應視光設備、眼科測量診斷,如下所示。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用眼頻率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趨勢顯現,我國白內障患者人數逐年增長,眼科患病率居高不下,眼科診斷器械行業市場潛力大。


    01 眼科診斷器械分類

    眼科診斷是包括檢查患者視力、視野和其他初步篩查的一般眼科檢查,以及借助于眼科醫療診斷器械進行的眼底檢查的合集。眼科診斷器械能夠幫助醫生獲得清晰的眼底圖像和結構特征,做出準確的診斷。


    目前市場上主要的眼科診斷器械包括裂隙燈顯微鏡、眼底照相機、檢影鏡、眼科OCT和角膜地形圖儀等。


    隨著對相關眼部健康的重視以及技術的發展,眼科診斷設備的種類也進一步豐富,進一步打開眼科診斷設備市場,下表為主要眼科診斷設備介紹。

    27801681957939018

    02 眼科診斷器械市場規模

    據《2022中、歐國際近視手術白皮書》顯示,全球近視人數約25億,中國近視人數多達6億;亞洲近視發生率高于歐美,而中國近視發生率居亞洲首位,達48.5%。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總人口已達14.1億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有2.6億人,且我國60歲以上人群白內障發病率約為80%。


    根據《Global Prevalenc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and Temporal Trends from 2000 through 2050》預測,到 2050 年全球近視人數將超過 47.58 億人(近視率約 50%),近視人群穩定增長,全球近視情況堪憂。全球各地區人群近視率存在差異,中國近視人口比例位居世界前列。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中國眼科醫療診斷器械市場由2016年的13億元人民幣增長至2020年的20億元人民幣,復合年增長率為11.7%,預計在2025年及2030年將分別達到46億元及80億元人民幣,2020年至2025年及2025年至2030年的復合年增長率分別為18.2%及11.8%。

    25151681945423384

    (▲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眼科診斷醫療器械按能量來源可以分為激光診斷設備、非激光光學診斷設備、超聲波設備和電生理設備。光學診斷器械具有檢查直觀、清楚的優點,目前仍是眼科醫療診斷的主流產品。2021年,我國眼科激光診斷器械市場規模約為12億元,占整個眼科醫療診斷器械市場的48%,非激光光學診斷器械市場規模約為11億元,占整個眼科醫療診斷器械市場的44%。

    37751681945423445

    據醫械數據云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底,我國眼科診斷設備(按照《醫療器械分類目錄》16眼科器械-04眼科測量診斷設備和器具統計)有效注冊數量為351件,包括國產產品213件,進口產品138件。

    24411681945423513

    03 眼科診斷器械行業發展

    (一)產業鏈上游

    眼科醫療診斷器械行業上游龍頭企業已經開始對產業鏈進行延伸,逐漸進軍原材料生產領域,以規避高額進口原料的成本支出,攫取上游毛利。此外,伴隨上游原料生產企業的重組進程加快以及中國市場參與者技術水平的提高,眼科醫療診斷器械行業上游原材料供應有望朝著專業化和規模化的方向繼續發展。

    (二)產業鏈中游

    眼科醫療診斷器械行業中游企業原材料大部分依靠進口,主要原因是下游消費終端為保障科研成果,對行業產品的質量穩定性要求較高。因此,中游科研制備廠商更傾向于選擇儀器先進、供應鏈穩定的進口原材料供應商。企業產品價格主要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由于眼科醫療診斷器械企業的產品毛利較高,原材料價格波動不會對企業的盈利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三)產業鏈下游

    眼科醫療診斷器械行業下游企業具有市場空間廣闊、銷售范圍廣、用戶分散、單批數量少、銷售單價高等特點。隨著全球范圍內生物醫藥行業研究的深入及產業化程度的提升,中國行業產品種類進一步豐富,應用領域持續增加,個性化、高端化的產品將逐漸獲得更廣闊的應用空間。

    04 眼科診斷器械主要玩家

    (一)愛爾康

    愛爾康公司(Alcon Laboratories)成立于1947年,是全球領先的眼科藥品與醫療器械集團,在全球7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擁有5個研發中心,14個生產工廠,產品銷售遍及180多個國家和地區。愛爾康公司研發、生產、營銷眼部醫藥品、眼科手術設備裝置、隱形眼鏡相關護理產品和其他治療疾病、調節不適的眼部護理消費品。

    (二)強生全視

    強生全視(Johnson&Johnson Vision)是強生旗下的眼健康業務,包括眼科植入物、手術醫療器械和耗材在內的“眼力健”業務,以及隱形眼鏡、隱形眼鏡護理液和滴眼液的“視力健”業務。2016年,強生以43億美元收購了雅培的全資子公司 Abbott Medical Optics(AMO),獲得包括與白內障手術、激光屈光手術和消費者眼睛健康相關的眼科產品,形成了現在的眼力健業務。

    (三)蔡司

    蔡司集團是一家制造光學和光電設備的德國企業,成立于1846年,總部位于巴滕符堡州的奧伯科亨市,公司名稱來源于它的創始人之一,卡爾?蔡司先生。蔡司在全球約50個國家運營,擁有30多個生產基地、60多家銷售和服務公司以及30多個研發基地。在健康領域,蔡司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為青少年近視預防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為成人屈光矯正、老年人老花眼治療以及更多慢性眼病的防治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四)博士倫

    博士倫(Bausch+Lomb)于1853年創立于美國紐約州的羅切斯特,核心業務可分為視力保健、眼科手術和眼科用藥,包括隱形眼鏡、護理藥水、眼科藥品、屈光、白內障、玻璃體視網膜產品等。

    2007年10月,華平(Warburg Pincus)收購博士倫,此前博士倫曾是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2013年,博士倫母公司博士康(Bausch Health)前身Valeant以87億美元價格買入博士倫。2020年8月,博士康表示將拆分博士倫以獨立公司上市。2022年5月,博士倫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兩地成功上市。

    (五)依視路

    依視路陸遜梯卡集團是一家意大利和法國垂直一體化的跨國公司,總部位于巴黎,于2018年由意大利Luxottica與法國Essilor合并成立。該集團設計、生產和銷售眼科鏡片、光學設備、處方眼鏡和太陽鏡。

    依視路(Essilor)是法國的一家光學設備公司,總部位于法國沙朗通勒蓬,成立于1972年,由Essel和Silor兩公司合并而成,現在是世界上領先的鏡片產商之一。陸遜梯卡是領先的太陽眼鏡公司,于1961年在意大利成立,業務涵蓋生產、批發和零售,旗下品牌包括:亮視點、雷朋、Oakley和一些奢侈品牌的太陽眼鏡業務。

    (六)豪雅

    HOYA(豪雅)集團于1941年創建于日本東京,在全球3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日本、亞太、歐洲、北美四個總部機構,7個生產基地及90余個分支機構,服務網絡遍布全球。Hoya集團創建之初,是一家生產特種光學玻璃的工廠,現如今其業務版圖已覆蓋健康保健、醫療、成像、電子設備、IT系統構建、軟件開發等多個領域,已發展成為具有電子光學、視力保護、水晶制造三大部門的多元化集團企業。

    (七)尼德克

    尼德克(Nidek)株式會社成立于1971年,總部位于日本愛知縣,在廣石、濱町、津原、東原、大澤建有工廠,在北京和迪拜設有海外分公司。公司的眼科和驗光業務包括眼科手術器械、檢查和診斷器械、電子病歷/醫療檔案系統、眼內透鏡和皮膚科手術激光的設計、開發、制造、銷售等,以及驗光儀器、眼鏡片、光學部件、濾光器涂層的銷售和進出口。

    05結語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青光眼、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病變等眼部疾病逐漸增多,對眼科診斷醫療器械的需求愈發迫切。國家支持社會力量深入眼科醫療等細分服務領域,視光服務機構發展方興未艾。眼科醫療健康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廣大民眾對醫療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日漸提升,國內眼科診斷器械的發展將迎來紅利期。


    轉載請注明出處。

    眼科醫療,健康產業,激光醫療,醫療診斷,器械市場
    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未注明其他出處的作品,版權均屬于激光制造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獲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 用,并注明"來源:激光制造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責任。
    ② 凡本網注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及圖片,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媒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③ 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權益,請及時向本網提出書面權利通知,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具體鏈接(URL)及詳細侵權情況證明。本網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移除相關涉嫌侵權的內容。

    相關文章
    網友點評
    0相關評論
    精彩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