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年報及一季報后,海目星憑借超預期“成績單”,成為機構扎堆調研的“香餑餑”。
眾所周知,機構調研動向代表著市場關注度,也是先覺資金動向參考指標之一。5月4日,海目星公布一份《調研活動信息記錄表》,顯示公司在年報及一季報披露兩個交易日內,接待多家機構調研,包括中信建投、東吳證券、申萬宏源證券、中金證券、長江證券、廣發證券等頭部券商及海內外大型公募私募機構。
值得關注的是,在機構調研后,中金公司、國盛證券發布海目星研報,分別維持公司“跑贏行業”及“買入”評級,顯示出市場對于海目星的認可與信心。
業績增長超預期,
新產品業務高歌猛進
海目星成立于2008年,于2020年登錄科創板,是激光及自動化設備龍頭企業。公司產品線根據應用領域包括動力電池激光及自動化設備、3C消費類電子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光伏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新型顯示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和鈑金激光切割設備。
4月27日晚,海目星披露年報,2022年海目星實現營收 41.05 億元,同比增長 106.89%,歸母凈利潤 3.80 億元,同比增長248.45%,其中動力電池業務收入33.27億元,同比增長199.13%。利潤增速遠高于營業收入增速,同時動力電池業務保持快速發展,這樣的數據構成含金量十足,顯示出海目星強勁的利潤增長動能。
調研活動中,新產品業務發展情況成為機構最關注的話題之一。海目星新增光伏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新型顯示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兩個業務條線,并于去年分別推出光伏 TOPCon激光一次摻雜設備、Micro/Mini LED芯片巨量轉移設備等新產品。
公開資料顯示,TOPCon激光一次摻雜設備,為TOPCon電池量產效率突破提供了技術支持。公司方面表示,該類設備2022年內實現首批交付,并于2023年春節前實現量產。今年一季度,海目星該類設備訂單已超過4億元,已開標的項目公司中標率超過60%。
在新型顯示領域,公司自主研發的激光智能復合修整機實現 Mini/Micro LED 制程中的全自動修復工藝,Mini/Micro LED 激光巨量轉移設備已實現 50μm 內芯片應用需求。從 Micro/Mini LED 芯片段、顯示模組段到顯示集成段等顯示全制程,公司以創新的優質解決方案逐步打開市場。
新產品上的布局也得到了券商的認可。國盛證券認為,海目星通過多年激光應用技術以及現有應用領域的激光及自動化量產能力和技術實力的積累,為公司開發提升客戶自身效率需求的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奠定了堅實基礎,切入新賽道打造出公司第二增長極。
保持高強度研發投入,
夯實行業競爭力
2023年海目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固技術護城河,領跑同行。
針對投資人關注的“公司一季度費用率較高的原因”問題,海目星表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是管理費用方面,公司近年來在高端管理人才引進方面投入較大;第二是研發費用方面,公司 2022 年一季度研發費用有較大幅度增長。公司新產品的研發在緊密進行中,預計今年研發投入依然會保持較大的比例。
近年來,海目星投入大量研發費用,進行前瞻性行業、產品布局,并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新產品開發。年報顯示,海目星去年全年研發投入4.15億元,同比增長162.91%。2022年度完成34個項目研究,截止年報披露日仍有56個項目在研。截至去年底海目星新增員工3256人,比上年末增長了80.18%,新增員工主要是研發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及生產人員。
公司表示,未來三至五年,還將繼續加大對激光及自動化裝備研發投入,不斷深耕動力電池、消費電子等行業,同時,公司將積極布局光伏、新型顯示、5G、氫能源、泛半導體等領域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和技術儲備。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機構扎堆調研海目星,代表了行業一線研究團隊對海目星的關注,也或將成為先覺資金的戰略布局考慮方向。依托海目星強大的技術研發實力以及已經形成的品牌效應,超80億訂單在手的海目星或將跑出新的速度與激情。
來源:中商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