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無言,記錄產業加速“奔跑”的足跡,為實現全年發展目標注入信心。一季度,合肥廬陽區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6.78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位居四城區首位,高于全市增速7.5個百分點。隨著廬陽區沿著“2+3+X”產業方向,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本世紀最具魅力的朝陽產業之一”的光電信息產業在廬陽區沐風踏浪,向日而行。
廬陽經開區一景(何剛 攝)
手捧“朝陽” 筑巢引鳳激發產業動能
前不久,在廬陽區產業發展大會上,31個“雙招雙引”項目集中簽約,分屬光電信息產業的博立智新總部項目位列其中。
今年3月,北京博立智新科技在廬陽經開區成立博立智新(合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該企業的無人駕駛系統應用高精度導航總部項目,未來5年計劃總投資5億元,預計5年內營收超4億元。
博立智新是一家專注于導航系統產品研發、無人駕駛系統應用,向市場提供高精數據采集、制作等服務的光電信息企業。“在叫網約車時,有時從導航上很難一眼就判斷出顧客站在道路的哪一邊。”博立智新負責人彭森林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的PolyNav 2000系列產品就能很好解決該問題,這款工業級高精度組合導航產品,能為各行業應用軟件提供穩定精準的厘米級定位服務。
廬陽中科大校友創新園
“作為推動區域產業鏈式集群發展的‘主戰場’,我們正加快培育光電信息產業,不斷健全人才、用地、資金、政策等要素保障,貼身服務企業,吸引更多優質企業落戶園區,投資興業。”廬陽經開區負責人表示。
“頭雁”領航 創新驅動厚植產業沃土
光電技術,是現代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在廬陽區,華創鴻度、長庚光學可謂“人無我有”的光電信息產業“明星”。
華創鴻度科研人員檢測激光設備(趙明 攝)
走進安徽華創鴻度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工藝車間,一塊塊玻璃被超快固體激光器切割成特定形狀,技術人員用紅外皮秒激光器在玻璃內部夾層中“雕刻”出精致花紋。“激光加工技術有加工速度快、無噪聲、無污染等明顯優勢,特別是能對形狀復雜的精密儀器微小零件進行精細加工。”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安徽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合肥市高成長企業”,華創鴻度今年一季度已完成產值約1700萬元,同比增長300%,意向性訂單額近5000萬元。
在廬陽經開區還有一家“最亮的眼”——“老蛙”鏡頭。其14mm T2.6、100mm T2.9、35mm T1.0鏡頭等產品曾跟隨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參與紀實片拍攝,多種自研超廣角、人像、微距鏡頭均在功能特性、售價等領域開辟先河,走俏國內外市場。
長庚光學工作人員正在調試鏡頭(趙明 攝)
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全球首創太赫茲光主動成像安檢設備,已經在合肥軌道交通5號線啟用。不僅如此,長庚光學、恒爍半導體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隨著光電信息產業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彼此滲透,不斷釋放出更多發展“紅利”。廬陽區已成立光電信息產業專班,用好“局長服務員、區長店小二”工作機制,鏈接恒爍半導體、長庚光學、華創鴻度、中科太赫茲等龍頭企業,積極打造光電信息產業配套“生態圈”,力爭早日實現光電信息產業從“零散”到“鏈式”的突破,從“鏈式”到“集群”的提升。
中科太赫茲工作人員采集主動式太赫茲人體安檢設備的成像數據(何剛 攝)
據悉,未來合肥廬陽區將鎖定光電信息產業新賽道,聚焦光學技術、汽車智能化、第三代半導體等細分領域,以建設集成電路產業園和汽車智能產業園為支撐,精準對接昇貽半導體項目、威邁科技車用蓄能器生產項目等產業鏈相關企業,提升本地化配套能力。同時,聚焦光電信息產業,進一步加強與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對接,積極承接并推動更多科研成果在廬陽區落地轉化應用,著力培育全領域、高端化的光電信息制造能力。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