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激光發明者梅曼博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的5月16日設為“國際光日”。數十位國際專家齊聚,帶來了光電子信息產業的全球視野。
作為與第十九屆武漢光博會同期舉辦的高規格論壇,高峰論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莊松林、中國科學院院士祝世寧、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古群、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光產品線總裁靳玉志、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顧波等,圍繞光學技術、產業、市場、發展趨勢等多個方面,介紹產業最新進展。
觀點集錦
/ 莊松林 /
中國工程院院士
“光學技術在5大領域應用廣泛”
莊松林院士詳細介紹了光學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制造領域的超精密光學制造、環境領域的水質COD在線檢測、安全領域的太赫茲技術應用、醫學領域的導航膠囊內鏡機器人等。
“手術導航機器人,已在上海長征醫院等處應用。水質COD在線檢測技術已在三峽庫區實現了運行。利用太赫茲方法,對中藥三七的檢測,不僅可以減少樣本量,檢測速度也大幅提升。”莊松林院士提到,技術終歸要為社會發展和經濟服務,他的團隊正努力將以太赫茲技術為代表的光學技術從研究推向應用。
/ 祝世寧 /
中國科學院院士
“鈮酸鋰晶體是光子時代的硅”
“鈮酸鋰晶體具有壓電、電光、非線性、光折變等特點,我認為,它就是光子時代的硅。”祝世寧院士的演講聚焦了光學領域的一種“老”材料——鈮酸鋰,并在光學性能方面與電子信息產業的“糧食”硅進行了比較。
他指出,利用薄膜鈮酸鋰二階非線性光學效應,在沒有諧振腔的情況下,用僅僅80飛焦的能耗可以實現46飛秒的光學開關,創造了集成光子學全光開關迄今為止“史上最快”的紀錄。
“目前晶圓級鈮酸鋰薄膜大規模集成芯片的研發和應用產業化任重而道遠,它的多功能性復雜性和應用前景令人著迷。如果能完成大尺寸薄膜制備加工,將為產業化鋪平道路。”祝世寧說。
/ 鄔賀銓 /
中國工程院院士
“算力時代要實現按需提供光網絡帶寬”
鄔賀銓院士從人工智能的演進說起,以AI算力為基礎,推導介紹了計算任務對通信網絡的要求、用戶到數據中心的接入光系統、城域優化的光傳送網、數據中心間的光互聯需求,以及算網協同大制造的云智融平臺等,從頂層設計的角度綜述了未來算力時代光網絡的走向。
他引用了OpenAI分析的一組數據,2012年到2019年AI訓練算力的需求,擴大了30萬倍,即3.5個月實現翻番,提出要實現光的帶寬按需提供,“比如根據實際業務需求,在云網邊端間按需分配和靈活調度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等,達到感知、彈性、可靠、及時、安全、經濟、低碳等要求。”
/ 古群 /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秘書長
“我國光電子企業全球市場占比影響力日益增長”
古群的演講主題是“《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2023-2027年)》制定背景”,介紹了光電子器件7大類別和國內產業現狀,國內和外部環境,以及新版《路線圖》背景介紹和編制進展情況。
她介紹,新版《路線圖》重點關注光發射器件、光接收器件、光電傳輸器件、光電處理器件、光電傳感器件五大類,體現前瞻創新、突出戰略重點、指引產業升級發展,自去年6月啟動以來,目前正進行專家審定。
古群介紹,近5年,我國本土光電子器件企業的全球市場份額及影響力日益增長,在光收發模塊領域,2021年全球前十名企業中,光迅科技、華工正源等企業占據六席。在通信光纖光纜方面,長飛光纖、烽火通信、亨通光電等企業產銷規模保持全球領先。
/ 顧波 /
國際光學工程學會會士
“用全球格局應對激光行業全球化”
顧波博士在演講中對全球的光電子信息產業及中國的激光市場進行了分析,他引用激光發明者梅曼教授的話說,“激光最初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方案去尋找問題,63年后,激光領域仍然在發生著根本性變化。”
他介紹,近期II VI對Coherent的收購,使光子行業出現又一個“巨無霸”公司,他希望國內的公司用全球的格局來布局應對挑戰,“中國激光行業的全球化才剛剛開始,任重道遠。”目前,全球光子技術支撐著超10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核心光子市場總量已超過3000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6.5%。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