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情況下,設備制造業都具有較強的周期性特征,擴產周期的時候業績高增,行業成熟后表現平平。這也意味著掌舵者需要時刻洞悉行業風向,前瞻布局新興產業,靜待行業爆發,穿越行業周期。
2014年,海目星進入“果鏈”,企業品牌在行業打響,但企業管理者仍然意識到過度依賴單一市場和單一大客戶的風險。2015年,海目星管理層敏銳捕捉到鋰電池的潛在機會,以自己擅長的激光技術切入鋰電池制造中的極耳切割環節。
事實證明,2022年中國鋰電企業終于迎來了流動盛宴 ,產業鏈上下游業績暴增,海目星也乘東風起勢,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05億元,同比增長106.89%。
“當一個產業的中心在中國,圍繞著這個中心的激光裝備、激光硬件都有巨大的機會。”海目星董事長特助黃健宏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
海目星伴隨電池廠成長,業績迎來高速增長。但企業并不止步于此,其在2020年布局的TOPCon激光一次摻雜設備已開始量產交付,有望成為第二增長曲線。Mini/Micro LED 激光巨量轉移設備也已實現50μm內芯片應用需求,靜待行業爆發。
電池廠裝備要求愈發苛刻,各方裝備廠爭食蛋糕,海目星是如何不斷收獲訂單的?面對國外激光企業的競爭,中國企業又將怎樣突圍?帶著疑問,在CBIF2023展會上,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了海目星董事長特助黃健宏。
多業務并行打造增長曲線
2020年,海目星登陸科創板,資金彈藥得以補充,公司發展走上了快車道。得益于較早布局新能源裝備,公司多年來的努力逐步兌現。2022年海目星實現營業收入41.05億元,同比增長106.89%;實現歸母凈利潤3.8億元,同比增加248.45%。
公告披露,海目星主要產品根據應用領域分為五大類別,分別為動力電池激光及自動化設備、3C 消費類電子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光伏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新型顯示行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和鈑金激光切割設備。
其中,動力電池業務2022年實現收入達33.27億元,占總營收達81%,同比增長199.13%。海目星一季度新簽訂單約13億元,同比增長約25%,截至一季度末,在手訂單累計約84億元。在本屆CIBF2023展上,黃健宏介紹,海目星主要展出鋰電制造中段從涂布到后段的電池Pack的制造設備,包括涂輥分、高速激光制片、高速激光清洗、高速卷繞、高速切疊、方形鋁殼電池電芯裝配、全自動真空干燥、模組/Pack等裝備。
黃健宏介紹,“海目星優勢在于裝配線上的激光應用,如基礎熱學、飛行焊接,裝配精密度等領域,裝配線的速度在國內應該是最高的。”
另外,海目星自2020年便已關注到光伏行業和新型顯示的機會,并于2022年推出TOPCon激光一次摻雜設備。該類設備2022年內實現首批交付,2023年春節前實現量產。1月1日至3月31日,公司該類設備訂單已超過4億元。
黃健宏稱,海目星是國內第一家量產該設備的公司,今年光伏領域會是訂單的重要增長來源。TOPCon電池在未來幾年 是主流技術路線,同時海目星也在密切關注HJT和鈣鈦礦領域技術路線。
新型顯示領域預計將在2025年進入元年,公司Mini/Micro LED激光巨量轉移設備已實現50μm內芯片應用需求。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氫能等技術路線也有布局。
精進裝備工藝細節多
電池制造是一項高度自動化的生產工藝,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面對不斷精進電池技術,倒逼海目星提升自身的裝備制造能力。
黃健宏介紹,刀片電池若要減薄哪怕0.1毫米的材料,都有可能對焊接的熱影響區和密封性產生影響,這就要求裝備廠與電池廠共同實驗驗證。
這僅僅只是海目星為提高生產效率和電池品質做出的一點努力。除此之外,在激光清洗領域,海目星通過激光對極片材料進行表面處理,實現材料氣化升華的同時,不損傷基底銅片和鋁片,以便讓電池廠設計電池時,增加電池容量和充放電速度。
另外,海目星將裝備控制系統的私有云化,實現PLC的自動編程和數據管理,這樣就算是客戶在海外機器參數需要修正,國內團隊也可以線上指導。
在電池生產過程中,極耳焊接是電池生產中良率較低的環節,而海目星則是最早采用激光極耳焊接技術的裝備廠之一。
“海目星用激光模切替代了傳統五金切割,激光切割的速度從原來的30m/min,提升到120m/min,實驗室還在研發200m/min的技術。” 黃健宏介紹。
這其中的難點在于,激光并非是直線切割,而是如長城垛口一樣曲折延伸,在拐彎拐角的同時實現動態切割。另一方面,電池的銅箔鋁箔越來越薄,控制集流體的張力也是一大挑戰,集流體表面涂布厚薄各異,保證對齊度也很關鍵,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后續疊片和卷繞環節。
黃健宏談到,綜合多項工藝難點,是對海目星設計設備的考驗,其不斷尋找之間的關聯度,并運用基礎科學打造成理論化的公式,實現智能制造。
中國激光企業應用極具創造力
正是鋰電池需求快速爆發,為鋰電裝備制造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在黃健宏看來,鋰電裝備這幾年會進入大浪淘沙的局面,小型裝備廠在質量上創新上缺少能力的將比較被動,電池廠追求質量和性能提升,有研發能力的裝備制造公司,將發展長期向好。
2022年年報顯示,海目星全年研發投入4.15億元,同比增長162.91%。2022年度完成34個項目研究,截止披露日仍有56個項目在研,研發人員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79.45%。
相較于歐美地區的激光加工工業傳統強國,中國激光產業的發展時間較短,激光加工設備的技術水平及覆蓋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黃健宏表示,光纖激光器等硬件正在與國外水平拉齊,包括海目星部分產品,與國外仍然有差距,這些需要時間積累。但是,中國有著大量的工業應用場景,激光裝備企業在應用方面都非常有創造力,這一點不比外國企業差。
黃健宏分析,鋰電、光伏等新興產業集聚中國,國外沒有試驗的機會,這是因為很多材料都是保密的,不能相互流通。這就好比海目星要成為蘋果的激光設備供應商,就得在美國加州建立實驗室。
事實上,外資企業的工業應用能力優于中國企業,如果在中國建實驗室,外資企業與中國企業水平旗鼓相當。但是,從實驗室再到商業落地,這就不光是激光工藝的問題,而是涉及光、機、電、軟等細節控制,都是要在實際應用場景解決。
所以當一個產業的中心在中國,圍繞著這個中心的激光裝備、激光硬件都有巨大的機會。這背后的根本邏輯是中國企業的創新和生產規模化,帶來了產品迭代的需求。“誰能把本土化做好,誰就能擁有當地的市場”。
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