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是“光的世紀”。隨著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工藝逼近物理極限,光子技術正逐步賦能多個產業,推動其變革。從光通信到光傳感,從光纖網絡入戶到激光飛秒手術,從智能終端到超級計算,光子產業已經涉及通信、芯片、計算、存儲、顯示等多個重要領域,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必爭之域。
5月30日,2023中國(蘇州)世界光子產業發展大會在蘇州召開。大會以“光領萬物·賦能未來”為主題,匯聚全球院士、專家學者、業界精英,旨在構建一個多元、開放、創新的全球性共享平臺,加快匯聚光子領域的全球創新資源,形成技術、人才、資本的集群效應,全力打造蘇州光子產業高地。上證報記者了解到,這是蘇州成功打造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千億級產業集群——納米產業后,又一次舉全市之力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未來謀劃形成蘇州“東光子、西納米”產業集群的發展格局。 當天,“蘇州光子產業發展路線圖建議”發布。預計到2025年,蘇州光子產業規模超5000億元,到2030年產業規模超8000億元,到2035年打造萬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成為全球“芯-器-端”細分產業核心支撐力量。 院士“天團”助陣 把脈光子產業發展方向 “站在光子領域最前沿,把握光子產業發展脈搏。”本次大會匯聚全球院士、專家學者、業界精英,構建起多元、開放、創新的全球性科研技術共享平臺。 會上,納米光電子、激光光學等前沿領域的院士專家,對世界光子產業發展的現狀及趨勢進行介紹分享。中國科學院院士王立軍、歐陽鐘燦、鄭婉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良惠,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常瑞華,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華為科學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徐文偉等先后交流發言,對光子產業科學發展建言獻策。 “無論是超級計算機,還是以ChatGPT為代表的AI,背后的核心架構支撐都是光通信。光纖或者說光子,已經進入每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納米光電子領域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常瑞華說。 常瑞華院士以VCSEL光芯片為例,介紹其在數智時代的前景,“既能作用于光通信,構成數字化基礎設施;又是智能化,尤其是智能制造、智能運輸、智能交通等必要的組件。特別是在3D傳感應用中,基于結構光技術的iH Hawk 100 3D智能傳感相機已應用于工業、物流、服務機器人,并已實現量產”。 激光光學領域的領軍人物、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洪明輝對微納米級別的激光制造展開講解:“激光加工在現代工業中應用廣泛,是一種先進制造手段,它可以對幾乎所有種類的材料實現精細加工。工業上的精密激光目前處在1到10μm的量級,而我們實驗室已經將精密激光推向亞微米和納米級,這些技術會在不久的將來進入生產線。” 當前,蘇州正依托堅實的科研底座,夯實光子產業先發優勢。“我們將依托南京大學蘇州校區、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等高校的新興合作項目,以及已有的百余所‘大院大所’等優質資源,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加大產學研合作,支持龍頭企業牽頭進行聯合創新,推動光子產業創新加速集聚、融合發展。”蘇州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旭翔告訴記者。 蘇州市擁有光子領域院士7位,集聚頂尖技術人才54名。高新區目前已聚集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南京大學蘇州校區、浙大蘇州工研院、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等超百家“大院大所”,頂尖人才、創新資源要素奔涌集聚,助推協同創新邁向新臺階。 為加快集聚全球光子產業高端資源,進一步推進光子領域產學研一體化發展,會上,蘇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光學工程學會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設立中國光學工程學會長三角業務總部、光子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國際光子產業創新聯盟等;3個光子產業創新平臺揭牌,南京大學、蘇州大學、蘇州科技大學分別與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建立先進測量融合發展中心、海洋信息技術與裝備產業聯盟、太湖光子中心前沿技術研究院。 蘇州“向光而行” 規劃下一個萬億產業集群 當光子產業成為全球爭相布局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向光而行”的蘇州如何進行規劃,形成光子產業發展“強磁場”? 5月30日,“蘇州光子產業發展路線圖建議”發布,并清晰勾勒出蘇州光子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建設世界級光子創新中心,打造國際一流光子產業創新集群,成為全球光子技術原始創新策源地、光子領域人才創新創業首選地、全球光子產業集聚地。 為實現這一總體目標,蘇州明確了“三步走”戰略,即到2025年,蘇州市光子產業規模超5000億元,形成具有國內競爭力的光子產業創新集群,其中核心產業實現1000億元,新增光子領域上市企業10家以上。到2030年,產業規模超8000億元,形成具有國際品牌影響力的光子產業集群。到2035年,打造萬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成為全球“芯-器-端”細分產業核心支撐力量。 目前,蘇州高新區已成為蘇州光子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太湖光子中心在此設立,光子產業聯合會在此揭牌成立,蘇州光子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注冊落地。光子產業企業數量約250家,蘇州光子產業先發優勢突出。 此外,圍繞戰略目標,如何進一步確立光子產業的具體發展方向?蘇州給出的答案是緊扣“芯”和“器”做文章。 第一,做強“芯”核心:2025年前,提升大功率激光芯片技術,加大高速光通信、傳感探測等芯片開發,加快建設硅光集成等基礎工藝平臺;2030年前,進一步擴展大功率激光芯片波長范圍,加大光電顯示、高性能光電一體化芯片等應用,基本建成硅光產品生態,實現光芯片關鍵環節國際領先;2035年前,推動新型半導體材料和光子集成芯片技術成熟,光芯片產業鏈各環節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第二,加快“器”升級:2025年前,鞏固蘇州光傳輸模組優勢,推動光電共封裝、超高速光引擎布局,推動光能量模組、光信息模組技術升級;2030年前,建立光傳輸模組技術國際優勢,拓展光能量、光信息模組應用,形成國內產業規模優勢;2035年前,拓展更多光電集成和硅光應用領域,形成國內最大規模的高端光器件及模組陣地。 補鏈強鏈 設立100億元招商基金撬動萬億產業 據統計,2022年,蘇州市光子產業規模達3600億元,其中核心產業產值超600億元,在光芯片、光制造、光通信等領域擁有顯著優勢,初步形成了從光子產生、傳輸到應用的全產業鏈,正成為全球光子產業版圖中一座引人矚目的“高光之城”。 蘇州市委書記曹路寶表示,蘇州市把光子列為數字經濟時代產業創新集群重點打造的16個制造業細分優勢領域之一,牽頭成立G60科創走廊激光產業聯盟,目前正聚焦全力打通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 在創新鏈方面,以“太湖光子中心”為創新載體,鏈接全球頂尖專家和高校院所,打造科技創新策源、技術創新和產業成果轉化中心,將其建設為世界級光子創新中心。同時,打造一批光子空間載體“矩陣”,形成一批創新孵化基地、雙創平臺等光子創新載體“矩陣”。 在產業鏈方面,則通過“上云用數”提效,加大梯度培育,推動各類企業融通發展,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利用平臺“聚力”,依托蘇州實驗室,爭創光子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創新中心,建設“3+2+N”基礎工藝與公共服務平臺,構建產業鏈上下游相互銜接,各要素協同互補的集群發展生態圈。 為促進資本賦能,蘇州高新區不僅設立了總規模100億元的太湖光子產業投資基金,還發布光子產業專項支持政策“高光20條”,聚焦光芯片、光器件、光子終端設備等核心領域,全力推進“產業+資本”融合倍增發展,加快打造千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 本次大會現場,24個光子產業重點項目集中簽約,落戶蘇州市及蘇州高新區。
轉載請注明出處。